乙肝即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疾病,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等。乙型肝炎病毒的含量多高,通常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数值,即血液中含有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数量,数值越高,传染性越强。
1、血液传播: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100copies/ml时,即为阳性,此时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因为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常用于指导抗病毒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2、母婴传播:即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一般是指孕妇患有乙型肝炎,且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200copies/ml时,才会传染给婴儿。对于没有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DNA>10^7copies/ml时,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3、性传播: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2.5copies/ml时,即为阳性,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且传染性较强,此时乙型肝炎病毒DNA>10^7copies/ml常作为性伴侣的检查依据;
4、医源性传播: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有创检查或治疗时,如果发生职业暴露,且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10^7copies/ml,可引起医务人员和受血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多高可以传染,需进一步检查肝功能、彩超等明确。如果存在肝功能异常、彩超异常,提示肝脏受损,则建议进行保肝及抗病毒治疗,常用的保肝药物有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