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感染后症状包括恶心、乏力、腹胀、肝区疼痛、黄疸,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尽快就医。
1.恶心
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病毒刺激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引发恶心的症状。恶心感通常发生在上腹部,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和呕吐。
2.乏力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出现乏力的现象。乏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严重疲劳不等,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3.腹胀
当患者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会引起消化道不适,此时就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发生。腹胀多指腹部存在饱胀感,可能是由胃肠道气体积聚或食物消化不良所引起。
4.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主要是因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大量繁殖,导致肝脏组织发炎水肿,甚至坏死,使肝脏包膜上的神经纤维受到牵拉而产生疼痛。肝区疼痛一般位于右上腹,有时可放射至肩背部。
5.黄疸
黄疸是急性乙型肝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临床表现,其发生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胆红素水平升高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血液并积聚于皮肤下,形成黄色染色。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和眼白部分变黄,尿液颜色加深。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血清HBsAg检测以确认是否为急性乙型肝炎感染。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或干扰素α,需遵医嘱使用。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