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一般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病毒科。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一般情况下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因此不存在怎样表示不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说法。
1、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羊水、胎盘、脐带血液中,即使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量比较低,也可能会通过脐带血液感染给胎儿;
2、血液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传播途径主要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液通过受污染的针刺、其他注射用具、手术器械等,进行传播;
3、性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经血等体液中。如果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接触,且对方存在乙型肝炎病毒,即可发生感染;
4、密切接触传播:即通过皮肤破损的部位,接触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体液,如果沾染到破损的皮肤黏膜,就可能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还可通过母婴传播,即病毒通过胎盘、产道、哺乳等方式,在母亲体内进行传播。一般情况下,若夫妻双方中一方患有乙型肝炎病毒,另一方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可有效防止感染。建议正常人群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对于高危人群可及时接种。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