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肝脏功能损害、肠道菌群失调、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毒性等风险。
1.细菌耐药性增加
长期滥用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会降低抗生素的有效性,使得治疗慢性乙肝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2.肝脏功能损害
某些抗生素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缓解症状,但同时也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肝脏功能异常的情况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肝衰竭。
3.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服用抗生素会导致正常菌群减少,而耐药菌株增多,从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症状,进一步加重肝脏负担。
4.药物相互作用
部分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吸收、代谢和排泄。可能导致药物浓度增高或降低,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5.肝肾毒性
特定种类的抗生素具有直接的肝肾毒性,能引起肝细胞坏死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可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指标上升,严重者可致急性肝炎、肾炎甚至急性肝肾功能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遵医嘱用药,避免盲目自行服药,以减少抗生素相关风险。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