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的症状,如恶心、乏力、腹胀、肝区疼痛和发热,通常在感染后1-4个月出现,需要及时就医。
1.恶心
恶心可能是由急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所引起的。恶心感通常发生于上腹部,可能伴随食欲减退或其他胃肠道不适症状。
2.乏力
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会消耗大量能量来对抗病原体,从而引发乏力的症状。乏力的感觉一般较广泛地分布于身体各处,但以四肢最为明显。
3.腹胀
腹胀可能源于急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吸收障碍,使气体积聚在肠道内。腹胀多发生在肚脐周围或下腹部,有时可伴有腹泻或便秘。
4.肝区疼痛
肝区疼痛主要是因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侵袭肝脏时会引起炎症反应和水肿,导致肝脏包膜受到牵拉或刺激而引发疼痛。肝区疼痛通常集中在右上腹部,有时可放射至肩背部。
5.发热
发热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急性乙型肝炎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发热时,体温通常会上升,可能伴有出汗、头痛等不适症状。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患者进行肝功能测试、血清HBsAg检测以及HBeAg检测。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患者应注意避免饮酒,保持均衡饮食,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指导。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