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肝发病率比较高的国家,而乙肝也是人们谈之色变的疾病,许多人对乙肝的恐惧甚至比该病本身更可怕,究其原因是人们乙肝知识的缺乏,对乙肝的误解比较多,这些错误认识既妨碍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乙肝防治,因而正确认识乙肝对于疾病的防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误解
1.空气可传染乙肝病毒
乙肝是血液传播疾病,不是呼吸道传染病,不会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乙肝会遗传给下一代
乙肝是传染病,不是遗传病,我国的乙肝患者大多是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指母亲携带有病毒传染给她的子女,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生产过程感染、产后感染等三种情况。其中主要是生产过程中感染,是胎儿被含有病毒的血液污染所致。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乙肝可以通过精子或卵子传播。母婴传播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阻断,成功率高达90%左右。所以乙肝育龄女性无需过于担忧传染给下一代,采取正确的阻断措施,同样可以生育健康的宝宝。
二、对乙肝两对半检查的误解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乙肝检查化验中的常规检查,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不仅能检查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还能评价乙肝治疗的效果,但人们对乙肝两对半检查有不少“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乙肝两对半检查只要有阳性就说明患了乙肝
许多人一看到乙肝两对半化验单上有红色的“+”号就认为是得了乙肝,其实不然。表面抗体为阳性的人,说明他自身就存在抗体,只要乙肝病毒想侵入,它就会发起反攻,对人体健康是有保护作用的。还有很多人单纯核心抗体阳性,一般是曾经感染的标志,只要表明抗原阴性、病毒定量阴性,都不能诊断为现症感染,对身体是没有损害的。
2.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
有些患者误认为大三阳的患者病情重,小三阳的患者病情轻,其实大小三阳和病情轻重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病情轻重主要是根据肝功能损害的程度来判断,主要依靠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判断。
3.小三阳没有传染性
小三阳是指乙肝五项检查中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其他两项阴性。小三阳的患者如果病毒定量检测是阴性的则提示传染性小或者没有传染性,如果病毒定量升高,同样是有传染性的。也就是说乙肝患者传染性的强弱直接取决于血液中的病毒定量高低,而不是大三阳、小三阳。
三、对乙肝防治的误解
1.成年人无须接种疫苗
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乙肝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医务人员、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性伴侣和配偶、新入伍的军人、保育人员、运动员等。
2.乙肝病人没有自愈能力
年龄越小感染HBV(乙肝病毒)后越容易形成慢性感染者,随着年龄增长感染HBV变成慢性乙肝比率下降,大多数成年人受到HBV急性感染后能靠自身免疫功能清除病毒,不会转为慢性。
3.乙肝病保肝药多多益善
慢性乙肝的病人经常会超出医生建议范围吃很多所谓“保肝药”、保肝保健品,其实对肝脏并不一定有利。因为药剂量过大,品种过多或疗程过长,只有加重肝脏的代谢,会诱发危险。
4.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因此“抗病毒”是治疗乙肝的最关键环节,但是当前还没有一种完美的药物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彻底清除病毒,目前抗病毒的目的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由于抗病毒需要的时间很长,也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有的患者对抗病毒治疗存在抵触,即使已经反复肝功异常,也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只接受保肝治疗。事实上,保肝治疗不能代替抗病毒治疗,单纯保肝治疗往往也不能长期维持肝功能稳定,对于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合理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5.没有症状就无需定期复查
慢性乙肝病情隐匿,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因此患者往往容易忽视定期检查,这是非常错误的。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尽管没有任何症状,病情仍有可能会有进展,每3-6个月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病毒定量,每半年左右复查B超、甲胎蛋白都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慢性乙肝接受保肝或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应该根据每次就诊时医生提供的建议定期到门诊随访,一般来说肝功能不正常期间应每月复查,肝功能稳定后,可以每三个月复查。特殊情况需要遵照医生的意见定期复查。有些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定量长期阴性、肝功长期正常,认为没有复查的必要了,这也是错误的。因为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有可能会出现病毒变异、药物不良反应,都是需要定期监测的。另外抗病毒治疗尽管能延缓疾病进展,也不是绝对保证不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必要的随访一定要如期进行。
(注:作者为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孙凤霞。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上午,周三全天。门诊地址: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四诊室)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