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的便血,在早期一般为鲜红色的血便,在后期会逐渐变成暗红色的血便,还可能会伴有脓液或者黏液。肠癌患者的便血量,主要与肿瘤的大小、分期以及距肛门的距离有关。
1、肿瘤的大小:肿瘤越大,通常直径越大,肿瘤表面的黏膜就越薄,容易破损,引起便血,所以肿瘤越大,便血的量就越多,而且出血比较急,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休克,一般会达到十几分钟。对于比较小的肿瘤,如果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可以进行观察,定期复查肿瘤指标,如肿瘤指标五项、腹部CT等,观察肿瘤的变化。如果肿瘤比较大,且距离肛门比较近,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避免肿瘤发生破溃,引起便血;
2、分期:一般早期的肠癌,距离肛门比较远,肿瘤比较小,所以在排便时可能没有明显的出血,导致大便带血。随着肿瘤的进一步增大,肿瘤表面的黏膜会出现破溃,出现脓液或者黏液,导致大便带血,甚至出现脓血便,一般是肿瘤坏死组织脱落形成;
3、距肛门的距离:肿瘤距离肛门比较近,所以肿瘤破溃的时候会出现便血,一般是新鲜的血液,如果肿瘤比较大,离肛门比较远,破溃以后也可能会出现便血;
4、其他情况:如果肠癌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肿瘤发生了远处转移,侵犯了血管,导致血管破裂,也会出现便血,一般为暗红色。
肠癌患者出现便血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查、腹部CT、肠镜、病理检查等,明确诊断后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配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控制病情。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