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肛肠科 > 肛肠疾病预防保健

饮食调理 预防肛肠疾病

2014-06-29 22:52:57中国肛肠网

  饮食物靠脾胃的受纳、运化、输布而营养全身,饮食不节又可直接损伤脾胃,脾胃一伤,百病丛生。肛肠疾病是指肛门、直肠、结肠疾病的总称,主要症状有便血、肿痛、脱垂、流脓、大便秘结、泄泻、下痢脓血。其病因不外乎风湿燥热、气虚血亏,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肛肠病可由饮食不节引起或加重,也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使症状减轻、缓解甚至痊愈。由此可见,饮食调理对肛肠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五味均衡,不宜偏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五味过极,则损伤相应的脏腑。

  (1)酸味收涩以养肝,过食酸味,则肝气旺盛,木旺则土亏,出现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之肝脾不调的泄泻。

  (2)苦性寒凉,过食苦味,易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盛而致泄泻,胃气受损,浊阴不降致呕吐、便秘等。

  (3)甘能助湿满中,过食甘味,水湿蕴结肠道,传导失司致泄泻。湿能化热,湿热下注大肠,气血瘀阻成息肉痔;湿热壅滞肛门,气血瘀结而冲突为痔。因湿性重着,湿之为病常先伤于下,故肛门病中因湿而发病的较多。

  (4)辛阳发散,过之则易耗散阳气,损伤津液;温补过之则补阳助火,暗耗阴血。因此,过食辛辣温补之品,阴血津液皆损,肠道失润,导致大便干结。排便努挣,日久则气血瘀滞不散成肛裂、痔疮等。辛能助热生风,温补则助阳生火,风火相煽,灼伤肠络致便下鲜血,下注如箭。

  饮食宜清淡

  肥能生热,甘能壅中,厚腻之品助湿碍脾,湿热内盛,蕴结大肠致泄泻;湿热与气血搏结成湿热痢;湿热壅结肛门成痔疾;湿热化火,火毒内生,壅滞肛门,腐肉成脓为肛痈,肛痈溃后易成肛瘘.

  忌食生冷不洁之品

  生冷不洁之品易损伤脾胃之阳气,寒湿内生,引起腹痛、泄泻、寒湿痢等。

  肛肠药膳方

  1)白糖炖鱼肚

  功效:止血消肿,适用于痔疮。

  配料:白砂糖50克,鱼肚50克。制作:将鱼肚和白砂糖一同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炖熟即可。

  2)煮羊血

  功效:化瘀止血,适用于内痔出血、大便出血。

  配料:羊血200克,味精、米醋适量。

  制作:将羊血切成小块放入碗中,倒入米醋,煮熟后用少许食盐调味。

  3)清蒸茄子

  功效:止痛,消肿,适用于内痔发炎肿痛、初期内痔便血、痔疮便秘等症的辅助治疗。

  配料:茄子1~2个,油、盐适量。

  制作:茄子洗净,放入碟内,隔水蒸,熟后取出加盐适量。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