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即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属于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后,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α、利巴韦林、索非布韦、达卡他韦、阿舒瑞韦等,能够抑制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减轻炎症,改善肝功能。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后,需要在抗病毒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复查,此时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1、当患者出现丙型病毒性肝炎时,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使用干扰素α、利巴韦林、索非布韦等药物,具体用药应遵医嘱,不可擅自用药;
2、在抗病毒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6个月、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分别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CV-RNA的水平,判断是否出现了治疗失败或者复发;
3、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应定期检测患者肝功能、B超、肝脏弹性测定等指标,如果发现肝功能异常、B超提示有肝纤维化的形成时,还应该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
4、如果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期间,由于其他原因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在治疗结束后再进行检测,以免干扰素对肝功能的损害造成误判;
5、如果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为阳性时,需要进行其他的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其他原因,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此外,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传染给家人。同时应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量进行运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