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一般指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如果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一般建议孕妇在妊娠24-28周时开始服用,每日1次,每次10mg,服用至分娩后12周。如果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在分娩后还需要继续服药,可以同时服用生物素、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
1、生物素:即抗乙酰胆碱酯酶药物,可以提高细胞内乙酰胆碱的水平,以减少病毒的侵入和繁殖,常用药物有阿托品、托吡卡胺等。由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药物多是通过口服给药,因此生物素常用于治疗急性乙型肝炎,而孕妇使用生物素的安全性较低,应避免使用;
2、熊去氧胆酸:是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药,可以改善肝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并减轻肝组织损害,其安全性较高,可以较好地改善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的肝功能;
3、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轻肝细胞损伤,从而减轻肝内胆汁淤积,并起到保护肝脏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
4、其他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阿昔洛韦等,可以起到保肝降酶作用,从而辅助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如避免或减少不洁注射、针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血液制品,避免或减少献血,注射前注意规范注射部位,保证安全。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孕妇如果是阻断母婴传播,可通过母亲服用药物的方式进行预防,如在妊娠后立即给予乙酰半胱氨酸、熊去氧胆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进行治疗。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