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生一年前曾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经治疗好转而出院。出院后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也没有明显症状。最近,孙先生来门诊检查,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提示肝癌,且为肝内多发、门脉栓塞,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孙先生心情沉重,我也为他感到难过。我问他这一年来为什么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检查,他说因为肝功能稳定,也没什么症状,就没太重视。没想到一年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变化。
检查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是目前医学界公认最有效的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甲胎蛋(AFP),是甲种胎儿球蛋白的简称。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 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因此,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大。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 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即甲胎蛋白浓度升高会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若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时,应高度怀疑肝癌。
肝癌出现症状之前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通过检查甲胎蛋白就可以较早地发现肝癌。如果早期检测发现甲胎蛋白高,此时大多数患者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存活期常在5年以上或更长。所以,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家族中有人患肝癌者,应半年检测一次甲胎蛋白。
(实习编辑:李杏)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