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还指出,中国每天都消耗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肉类,其中有一半是猪肉。
除了《时代周刊》外,此前还有一些组织的宣传也在倡议“减少中国的肉类消费”。
某国际环保组织自2015年起就呼吁减少吃肉,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两年,他们将目标对准中国——为了环保,希望中国人能撤下肉食,转向植物性饮食。同时还请了不少明星来宣传。
还有外媒称,近年来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导致对肉类的需求增加。肉类产业尤其是牛肉产业,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中国能减少肉类的消费量,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将是重大的贡献。
一、真相:中国人均食肉量不高
上述言论都建立在中国人消费肉量多的基础上,但实际上,中国并非肉类消耗量位居前列的国家。
肉类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中国还有许多居民缺乏蛋白质。
2015年,中国肉类协会的一篇报告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年均肉类消费仅有6公斤左右,人均寿命只有40多岁。而到了2014年,人均肉类消费增加到63公斤,人均寿命也得到了延长,达到了76岁。肉类的摄入与我国居民的人均寿命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一直排在很多西方国家之后。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披露的数据,2014年,人均肉类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及欧盟国家,中国排名靠后。
2019年,据OCED的数据,中国的牛肉消费量仅为人均4.1公斤,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即使是最受欢迎的猪肉,中国的人均摄入量也排在韩国、越南和智利之后。
至于环境问题,中国已经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二十国集团成员中,包括中国等9个国家及地区在内的成员,预计能实现自己的承诺。
二、过量吃肉确实不好,但要辩证看待
虽然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不高,但并不是提倡无节制吃肉,因为肉吃太多确实对健康有影响。
牛津大学牵头的一项研究发现,未经加工的红肉及加工肉的总摄入量增加,会诱发25种除癌症外的慢性疾病,如结肠息肉、缺血性心脏病、肺炎、糖尿病、脑卒中等。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的营养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
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自1949年以来,我国居民的营养摄入显著增多,包括优质蛋白和各种微量营养元素,最显著的益处体现在人均寿命上——从35岁提高到了76岁。另外,我国农村地区的儿童不良发育率也在持续下降。
即便如此,我国仍存在一些营养健康问题。首先是食物种类摄取不平衡,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其严重。虽然城市居民的食物种类已经较为丰富,但农村居民的食物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另外,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群的特殊营养补充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因此,虽然过量吃肉与慢性病有关,但也不能一味提倡少吃肉或不吃肉,尤其是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挑灯攻艰的科研者、日夜奋战的工程者、夙夜守边的军人、勤勉苦干的农民、营养不足的人群等等,适当吃肉是补充优质蛋白的重要途径。
三、这样吃肉,解馋又健康
肉类包括红肉、白肉和加工肉,红肉是指猪肉、牛肉等在烹饪前呈红色的肉;白肉是在烹饪前呈白色或浅红色的肉,如鸡肉、鱼肉、鸭肉等。白肉的优质蛋白含量较高,尤其是鱼类。
1.控制肉的摄入量。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日均摄入肉量120~200克为宜,适当调整红白肉的比例,建议首选鱼肉,然后是禽类,最后是红肉。
2.多吃瘦肉,少吃肥肉。
肥肉含有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过量摄入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建议尽量吃瘦肉,结合少油的烹饪方式。
3.少吃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一般指通过烟熏、腌制等手段加工过的肉,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与胃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相关。因此,建议少吃这类加工过的肉类。
每个人都关心健康,保护环境也是所有人的义务和责任,但为了身体健康,还是要适当吃肉的。不过,如果你属于营养摄入过度人群,那么可以选择用植物蛋白、乳制品和鱼类代替。对于多数人而言,正确吃肉才是最好的做法。
参考资料
[1]How China Could Change the World by Taking Meat Off the Menu.TIME2030.2021-01-22
[2]中国人少吃肉能“拯救地球”?这锅我们不背.环球网.2016-05-31
[3]Keren Papier et al.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25 common conditions:outcome-wide analyses in 475,000 men and women in the UK Biobank study. BMC Medicine.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