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夏季饮食

夏季防病饮食原则

2008-06-28 21:34:0039健康网社区

  由于夏季炎热,人体皮肤腠理疏松,易于出汗,故应施以清凉补益类食物,以清心养肺、滋阴生津。另外,夏天由于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人们易出现中暑、疰夏、夏季热及痈疖等症,因此,宜选择清淡食品及有助开胃增食、健脾助运和清暑解毒类食品。根据以上原则,夏令宜选食甘寒清补之品。分类说来,一类是滋阴生津防暑食品,如西瓜、黄瓜、冬瓜、丝瓜、西红柿、杨梅、乌梅、绿豆等;其二是滋阴养肺食品或补品,如百合、玉竹、南沙参、麦冬等;其三是健运脾胃、化湿解毒类食品,如菊花脑、薏米、苦瓜、扁豆、玉米、豇豆、豌豆、赤豆、马齿苋等。

  清补防暑饮品

  (1)酸梅汤 取乌梅20克、炙甘草10克。将2味洗净,用500毫升清水,放沙锅内煮沸20分钟,滤去渣,加适量冰糖(糖尿病人可不加糖),调匀放凉即可饮用。具有生津止渴、防暑降温的作用。

  (2)清凉薄荷饮 取鲜薄荷叶15克、生甘草6克、绿豆衣10克,放沙锅内,用500”1000毫升清水,煮沸后再煮15分钟,去渣滤净,俟凉即可饮用。具有祛除风热、清凉解毒作用,适宜于汗出不畅、易生痱子的人群饮用。

  (3)金银花汤 取金银花30克、生甘草6克,放沙锅内,用1000毫升清水,煮沸后再煮15分钟,滤去渣,俟凉即可饮用。具有清热解毒防暑治疖作用,适宜中暑、患毛囊炎及易生痱子的人群饮用。

  疰夏的食疗

  有些人每到炎炎夏日即口淡乏味、胸闷不适,甚至腹胀、便溏,称为“疰夏”。此类人可选择下列食物:

  (1)赤豆粥 取赤豆30克、豌豆10克、粳米100克。将豆与粳米淘洗干净,放沙锅内,加1 000毫升清水煮开后,再改成小火熬煮60分钟至粥成,即可食用。具有健脾化湿、生津止渴作用。

  (2)薏米粥 取薏米30克、粳米100克,淘洗干净,放沙锅内,加1 000毫升清水煮开后,再改成小火熬煮60分钟至粥成,即可食用。具有健脾化湿、和胃清暑作用。

  (3)荷叶粥 取荷叶40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洗净,放沙锅内,加1 000毫升清水煮开后,再改成小火熬煮60分钟至粥成,即可饮用。具有健脾解暑、化湿清暑作用。

  冬病夏冶,防止肺系慢性疾病复发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冬天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症,在夏季相对缓解时应采用预防性固本治疗,以防止这些慢性疾病反复发作。“冬病夏治”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食疗食养是很重要的防治措施,患者可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采取对应食疗。这里侧重介绍几款预防呼吸系统慢性病患(哮喘、慢支炎)的食疗方。

  (1)虫草炖老鸭,取冬虫夏草10克,老鸭1只。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夏天坚持食用,具有补肾养肺,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预防咳喘发作的功效。

  (2)黄芪煲乌骨鸡 取乌骨鸡半只、黄芪30克。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块,放沙锅内与黄芪共煲,待鸡肉熟烂,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夏天坚持食用,可益气养肺、滋肾养血,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预防咳喘发作。

  (3)人参胡桃粥 取人参粉6克、胡桃肉(打碎)30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放沙锅内,用1 000毫升清水,煮至粥成,加入人参粉和胡桃肉稍煮,即可食用。夏天坚持食用1—2个月,具有益气补肾、纳气平喘的作用。

(责任编辑:曾慧)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