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疾病调理

三剂敷贴调理脂肪肝

2016-01-29 00:23:58生命时报

  健康人的肝脏中,脂肪占肝脏总重量的3%~5%,如果超过5%,则属于病理状态,即脂肪肝。目前,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根据“胁痛”、“痰痞”、“瘀血”等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中医认为,脂肪肝的核心问题是脾虚,而脾虚又导致肝气反侮伤脾。

  病根在脾虚

  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无不与脾虚密切相关。

  引起脾虚的原因主要包括饮酒过量、膏粱厚味、贪逸恶劳等,或素体脾虚失运,加之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

  中医理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痰浊阻于血脉,影响气血运行,血行不畅可致血瘀,日久影响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导致津液停滞成痰,最终痰瘀互结。

  同时,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虚弱,易致水谷不化,痰湿蕴结,或湿困化热,久则气血痰瘀阻肝络,形成“肝积”。

  内外兼治用贴敷

  脂肪性肝病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其中,单纯性脂肪肝多表现为肝郁脾虚和肝郁气滞,脂肪性肝炎多表现为湿热瘀毒蕴结,脂肪性肝硬化多为肝络瘀阻。

  由于脾虚贯穿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整个过程,因此治疗以健脾益气,顾护脾胃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及患者体质的变化,又会出现血瘀、痰阻等情况,加以健脾疏肝、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和清热利湿等不同治法。

  由于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在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的基础上,采取内服、外敷、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综合干预的治疗方法。

  内服代表药主要是健脾疏肝丸,其功用为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外敷中药有健脾疏肝贴、清热解毒贴、活血化瘀贴等。

  肝郁脾虚型的单纯性脂肪肝,临床多见胸胁胀满、纳呆脘闷、大便溏软、舌淡、苔薄黄、脉弦细等症状,因此适合选择健脾疏肝贴。肝胆湿热型的脂肪性肝炎,临床多见肝区胀闷、口干口苦、小便黄赤等症状,这类人群适合用清热解毒贴。对于脂肪性肝病病程较久,出现瘀血阻络,肝区疼痛较为明显,舌暗有瘀斑的患者,活血化瘀贴最为适宜。

  食疗茶饮防治脂肪肝

  由于脂肪性肝病与饮食及好逸恶劳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最好方法。

  下面介绍一个常用的治疗脂肪性肝病的验方:菊花、生山楂、白梅花、决明子,各取3克左右,泡水代茶饮。

  轻度脂肪肝的早期阶段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肝细胞的脂肪化尚且是可逆的,只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相应治疗,多半可以恢复正常。还可选用以下食疗方。

  芹菜黄豆汤。鲜芹菜100克,洗净切片,黄豆20克,用水泡胀。锅内加水适量,黄豆与芹菜一同煮熟后食用,一日一次,连服三个月,效果颇佳。

  海带绞股蓝汤。海带丝50克,绞股蓝50克,泽泻20克,草决明20克,生山楂30克,加水适量煎服,一日一剂,连用3~6个月。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