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饮食误区

专家破“计”:看懂添加剂,明明白白吃入口

2010-08-28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无中生有

  镜头

  大部分奶茶既无奶,也没茶

  江城大街小巷,尤其在学校周边,总会聚集大大小小规模不等的奶茶店。一次,爱喝奶茶的马小姐和朋友一起来到一家奶茶店,点了一杯芒果味的奶茶,由于奶茶的奶味不足,马小姐要求服务员加一点牛奶,出乎意料地是,服务员很惊讶地说:“对不起,我们店里没有牛奶。”“你们的奶茶里面难道没有牛奶吗?”一直喜欢喝奶茶的杨小姐不禁有点疑惑。但服务员还是摇了摇头。“奶茶里面没有奶,只有奶精。”

  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不止马小姐会感到疑惑,一般人也都会认为奶茶是由牛奶和红茶调制而成的,但实际上这是人们固定思维犯的错误,市场上的大部分奶茶并不含茶,也没有牛奶,而是由奶精、果粉和香精等原料勾兑而成。由于使用牛奶成本太高,使用奶精勾兑奶茶已成业内谙熟的操作手段。对此,营养学家则认为,奶精的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大量饮用有害身体健康。

  专家破“计”:少让孩子接触“人工食品”

  人们一般认为带“奶”字的饮料就该是鲜奶制成,有“果”字的食物就该有水果。其实不然,如今市场上很多加工食品都多少有点“名不符实”,比如有的哈密瓜水果糖中没有一点哈密瓜成分,其颜色来自“亮蓝”和“柠檬黄”的配合,味道来自香精;蓝莓点心当中没有一丁点蓝莓;柠檬夹心饼干也没有柠檬成分。范志红指出,为了解决很多生鲜食品加工、保存和运输的不便,并迎合消费者的口味,食品界研究出了可以乱真的人工香料,而且在产品中削减了天然食品中的苦、涩等味道,增加甜味,使加工食品比天然原料产品更美味。

  这些化学品“调出”的饮料,会有什么危害吗?范志红说,这些饮料中加入的人工香料、色素或添加剂都是合法、可食用成分,添加量和生产流程也是法律许可的。但是,不建议儿童长期大量进食。近来国外多项研究发现,人工色素可能增加儿童患多动症、认知障碍的危险。范志红认为,更大的危害是,当孩子们习惯加工品浓郁香甜的味道后,就很难再接受天然食物的质朴风味了,这对他们一生的饮食习惯都会有不利的影响。

  浑水摸鱼

  镜头

  名称拗口看着犯晕

  丁阿姨的小孙子常喝的一种乳制品最近换了新包装,丁阿姨怎么看也看不明白,一小盒饮料竟然含有10种食品添加剂:乳酸、柠檬酸钠、果胶、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瓜尔胶、阿斯巴甜……一连串陌生的化学名词,丁阿姨一个都看不懂。

  新规实施一个月以来,目前绝大多数食品包装上都能明明白白地查到相关的添加剂。不过,绝大多市民对于添加剂的相关知识只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看到上面各种密密麻麻、名称拗口的标识,很多人就犯晕,也因此添了新烦恼。

  专家破“计”:看懂添加剂,明明白白吃入口

  湖北省营养学会理事、协和医院营养医师蔡红琳介绍,虽然目前我国有23类、近2000种食品添加剂,但其实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就防腐剂、抗氧化剂、膨松剂、甜味剂、着色剂等几类:

  ★防腐剂:很多人认为食品中的防腐剂会威胁人体健康。可一些食品如果不用防腐剂的话,可能引起致病菌大量滋生,更威胁到健康。防腐剂常用于饮料、酱油、酱菜、糕点等食品中,按目前的资料显示,可以认为对人体无害。

  目前的防腐剂主要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钠、丙酸、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富马酸二甲酯、山梨酸、山梨酸钾、双乙酸钠、乳酸链球菌、脱氢乙酸、二氧化碳等。

  ★抗氧化剂:多添加于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菜籽油)及含有油脂的食品(如饼干、糕点)。如果不适当添加,此类食品中油脂容易酸败产生一种哈喇味,不但使油的品质下降,营养价值也会相应降低,特别是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有效性会被破坏。常用的有BHA、BHT、TBHQ和维生素E等几种。其中天然维生素E是从食物中提取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品质相对好点的产品中使用。

  ★着色剂:即食用色素,能改善食品观感,但既没有营养价值、又无防腐作用,有人认为它纯粹只是为了好看,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人认为它改善了食品观感后有助于调动食欲,促进人的消化,但有研究指出它对儿童神经系统和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危害,长期大量摄入甚至有致癌嫌疑,在国外儿童食品中已被禁用,国内婴幼儿食品也不允许使用。

  ★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种糖醇类(口香糖中常见),以及非糖类的甜菊糖甙、甘草、罗汉果素、索马甜等;人工合成的最常见是糖精、阿斯巴甜等,另外还有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新糖等。甜味剂在饮料、糖果、酱类及各种小食品中广泛使用,但大量摄入会扰乱人体本身的糖代谢,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阿斯巴甜中含有苯丙氨酸成分,不能用于苯丙酮尿症的患儿。

  ★膨松剂:膨松剂(疏松剂)是一些不经过发酵就能让面团产生气体、变膨大松软的物质,主要用于蛋糕、饼干、面点、馒头、起酥面包、油条、膨化食品等的加工中。

  疏松剂总体来说较安全,麻烦主要来自明矾中的铝。铝过多会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并促进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

  与其他更先进的配方相比,含铝膨松剂价格便宜,所以使用面广。据调查,70%以上的油条、油饼、薄脆等酥脆面食铝残留量超标,有的甚至超标十几倍。一个人每天吃50克膨化食品,加上一根油条,再加上少量饼干或面点,就会吃进100毫克以上的铝,危害不可忽视。所以别让孩子多吃“膨松”或“松脆”的糕点。

(实习编辑:王亚娥)

2/2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