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减肥 > 行业专访

2007 减肥市场的冷静思考

2007-12-14 16:39:0039健康网社区

  “年年减、年年肥,年年减肥有机会!”这句话为很多营销人所乐道。的确,几年来,减肥这个项目让很多操盘手“名利双收”。从V26减肥沙琪引爆国内减肥市场以来,似乎这个江湖就一直没有平静过。长江后浪推前浪,美生肥克、曲美、奥曲轻、大印象、宁红以及后来的吸油基等等,都相继在这个江湖笑傲了一把。而时至今日,在这个本应是减肥产品“牛市”的季节,市场却反应平平。经过笔者深入的观察,似乎能够理出一些减肥市场的脉络,供业界同仁参考。

  减肥市场为什么能火起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不知不觉,很多人发现自己已经过于“富态”。于是,似乎在一夜之间,“减肥”这个词成了许多人的流行语。在办公室吃着减肥药、泡着减肥茶,在家里玩着减肥机,吃着减肥餐,全国上下一片减肥景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肥胖会影响自信、工作、学习、生活、健康……于是,与肥胖相关的词汇也就蜂拥而至,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等词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常常提及的话茬儿。这就是需求。从泻药型到厌食型,再到如今的塑型美体,每一种减肥概念的炒作都引来了无数消费者的追捧。可减肥这个市场从一开始起就不是一路坦途。2000年,诺美婷事件和御芝堂事件相继曝光。随后,包括一些知名品牌在内的八大减肥品被陆续查封,让这本来风风火火的减肥品市场瞬间降温,减肥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随着事件逐渐的平息,到了2004年,减肥市场又开始显现了勃勃生机,市面上的减肥产品五花八门。这一局面到2005年达到高峰,很多减肥产品在这一年中都赚得盆盈钵满。到了2006年,很多尝到甜头的企业开始壮大队伍,投放央视广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分公司(办事处)。各种减肥瘦身产品齐上阵,上演了一幕“群雄逐鹿”的市场大戏。市场也没有辜负广大营销人的期待,大家是有肉的吃肉,没肉的也能喝点儿汤。但好景不长,市场永远充满了风险。由于品牌过多,鱼龙混杂,消费者对此自然也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最后的选择自然也是五花八门。2006年7月19日,国家广电总局、工商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这就意味着减肥品不能明目张胆地做电视广告了。加之平面宣传市场的疲软,《通知》出台的时间又本该是减肥市场最火的季节,这又给了本不平静的减肥市场一个沉重打击,很多公司迅速败退,众多分公司、办事处也都销声匿迹了。

  2007败在哪里

  2007年,抱着“年年有机会“的想法,众多减肥产品生产企业又纷纷开始了新的谋划。可今年的减肥市场到现在看来并不理想,不管是老品牌还是新产品,也不论是玩概念还是玩技巧,似乎都表现平平。减肥市场的尴尬局面让很多操盘手不知路在何方。细细分析,这“冷静”的减肥局面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并不理想的容量

  点击网站,多家调查机构对于国内肥胖人数的“统计”数字都不一样。且不说哪家的数字准确,单从市场角度和现实角度分析,肥胖人群绝大多数是不会花钱去减肥的,要么是背后有很好的经济支撑,要么是肥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和心理。调查发现,人们用得最多的减肥方法其实是“节食”,而且这个比例占得非常大。调查还发现,我们认为特别胖的人其实并不是减肥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还有就是有一大批人害怕减肥后带来各种问题……减肥市场到底有多大?受市场和产品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想很难说得清楚,但决不会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理想”。

  逆风却无法飞扬

  从社会层面来看,减肥这个行当决不是目前的政府所提倡的。而恰恰相反,减肥市场是相关部门监管最严的。如今减肥品仍不能在卫视平台上活跃,只能找些监管不严的地市媒体、平面媒体忽悠忽悠而已,公信力明显不足。

  再看看如今的消费者,也是一个比一个理性。这也许是诸多厂家多年“教育”的结果,很多消费者一提到减肥产品,自然就会联想到“曝光”、“骗人”等字眼。的确,有一些不守规则的企业脱离了游戏规则从而被众人唾弃,很多看了今年“3.15晚会”的减肥品营销人都能嗅到一丝严打的气息了吧。可如今看来,很多人选择了“偏向虎山行”之策略,但少数人的介入没有了往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景象,因而市场自然不理想。没有造起势来,想逆风飞扬肯定就飞不起来了。“天时、地理、人和”似乎与2007年的中国减肥市场一点也挂不上边儿。

  可怜的科技含量

  在减肥行业,可以真正称得上“科技”的其实很少很少。记得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减肥大会上,光出现的减肥方法就有60余种,五花八门,令业内人都眼花缭乱了,专家最后揭秘,其实大部分都是“伪科学”——要么没有什么效果,要么是添加了违禁成分,大多都只是在形态、包装、概念上下了点功夫而已。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细看今天的减肥市场,又有多少科学的成分?产品严重同质化,几乎相同的配方、相同的原理,甚至几乎接近的外观,跟风现象之严重非一般行业所能及。就是有一些新意的产品,也大多经不起推敲。如此,减肥产品怎能再有当年的风采?

  停滞不前的营销

  也许是因为上面所说的科技含量严重不足吧,这几年确实没有什么能真正说服人的新概念“横空出世”了。就2007年的减肥市场来看,剂型还是减肥茶、营养餐、冲剂、胶囊等,功能诉求还是通便、排毒、抽油、排油等,即使有点变化,也称不上创新,一说就是诸如“想瘦的地方马上瘦,不想瘦的地方一点也不会瘦”之类的话。其实这个减肥的自我控制理论连营销人自己都不大自信。再看看人家联合利华,硬是整出了男女分开、健康报告等“惊人”之举,但市场效果可实在不敢恭维。减肥市场的营销期待有创新的思路出现。当然,前提是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先出现。

  性价比的竞争

  减肥市场在国内发展的这些年,虽然产品众多,但能称得上品牌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对于一个服用后的效果连普通人都可以直接辨别(瘦了就是瘦了)的产品来说,在现阶段,似乎功能比品牌更显得实际和重要。在这个领域,老百姓更多的要求是用多少钱办多少事儿,这也就是如今美容院市场非常流行的“多少钱减多少斤”比较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说到底,这就是性价比的竞争,要求货真价实,至少也不要忽悠得太离谱。因为没有真正效果的产品,消费者一用就明白了,即使出现短暂的火爆,如果欺骗了消费者,最终结果就是人见人骂。假如现在有一种产品让肥胖者能轻松、无风险恢复身材的话,不要说几百几千元,就是几万元、几十万元的高价,估计都会顾客盈门的,因为现在的有钱人太多了,而有效的产品太少。

  减肥市场的未来

  减肥市场的容量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如何把这个市场做大?通过消费者的购物思维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减肥者最为关注的指数依次是产品效果、产品价格、方便性、安全性、品牌知名度等。这就是消费者的声音。任何一种营销模式要想持续性地获得成功,必须关注消费者最真实的需求。

  2007年减肥市场的败局已定,靠那些简单的概念和策略模仿,只能成为这个江湖上匆匆的过客,要想在今后的市场中左右拼杀成为真正的英雄,那就要在技术层面好好地下一番功夫才行。虽然时间流逝很快,但我们的脚步却一定要走得稳健,而且还要走得有良心,走得有价值,走得让众人喝彩。

(责任编辑:甘甜)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