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眼部疾病患者在视力下降的过程中,并不曾意识到去专业眼科中心治疗,会想当然以为不能治疗,于是就会让病情越来越恶化,以致于到了低视力甚至盲的地步。其实,既使是低视力患者也可以进行康复治疗,虽然过程比较漫长,但是会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日常生活。
为此,39健康网编辑采访了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余敏斌教授,他告诉广大低视力患者如何进行康复,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像正常视力一样生活、学习和娱乐。
专家简介:余敏斌,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眼视光学系主任,青光眼科学科带头人。
从事眼科学工作二十多年,对眼科急、重症和疑难病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在青光眼发病机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视功能检测方法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上的应用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率先在国内开展内窥镜手术在眼科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光眼视功能检测和应用、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研究、青光眼的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分子机制以及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新的抗瘢痕化药物应用研究等。
擅长疾病:眼科急、重症和疑难病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治。
低视力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视觉康复方案
余敏斌教授介绍说:“由于低视力是各种治疗方法都不能使视力达到0.3以上,所以许多低视力患者就放弃了康复的机会,这样是不对的。目前通过常规的低视力康复手段,低视力患者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常规的低视力康复应该是在详细的眼部检查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残存视功能情况,严格按照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设计专业和个体化的视觉康复方案,并且进行密切的随访,随时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康复方案的调整。”
应注意的是,低视力的康复应该是建立在个性化的基础上的,各种不同的康复手段,均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以及患者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进行验配。
余敏斌教授提醒道:“即使是相同的视功能损害程度,也会由于不同的疾病、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视觉功能残余情况而需要选择完全不同的康复手段和方法。”
低视力的康复手段包括光学康复和非光学康复
光学的康复包括放大镜、望远镜、闭路电视、视野加强器等光学手段等,其中放大镜有手持和固定两类,望远镜有单眼和双眼、视近和视远等分类,目前已经有自动调焦的望远镜上市。
非光学手段则包括特殊照明、便携灯、特殊放大用具和导盲犬等,它们主要是一些通过增大阅读目标、改善阅读的光照环境等等途径来实现视力的康复。
低视力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1、把门框、窗框及楼梯漆上鲜亮的颜色,使低视力者容易察觉。
2、家具固定并靠墙放置,茶几和桌子应铺上颜色鲜明的桌布,但应避免用杂色,使低视力者容易找到他的位置。
3、用完物品放回原处,以方便低视力者拿取。
4、家庭用的器皿应注意其颜色与食物成鲜明对比。如深色杯子盛牛奶,浅色碟子盛牛肉等。
5、家用电话应采用字体较大的款式,以方便低视力者使用。
6、阅读时,应在书桌右上方放置桌灯,尽量靠窗坐,利用光线协助阅读。
7、使用粗线笔,利用写字卡进行书写,以便提示书写位置。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单文贤 通讯员:卢赟凯)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