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长按可复制),回复 长高 查询结果。
一旦宝宝开始吃手,会造成妈妈们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担心:把脏东西吃进肚里、吃手成为不良习惯,因而会想尽办法采取约束措施:强行拉开、把手裹起来、喝斥恐吓等等。
一、不同阶段的宝宝“吃手”的意义不同
(1)新生宝宝““吃手”,为了满足吸吮的要求:
吸吮反射是一种先天性无条件反射,刚出生的宝宝,当用手指触及其嘴边时,会引起吸吮反射,这种反射是维持生存的一种本能,可持续到3个月,所以我们会看到,3个月之前的婴儿为了满足吸吮的要求,时常会把手指当做刺激物,表现出喜欢“吃手”,但这时我们看到宝宝吃到的是整个手。
(2)3-4月龄宝宝“吃手”,是一种能力的象征:
对于3-4个月的婴儿来说,吃手是一种能力的象征,标志着宝宝的心理发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手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协调阶段。这时我们看到宝宝“吃手”的方式跟以前不同,可以准确的把拇指放入口中,津津有味的吸吮,“吃手”可以促进大脑、手、眼的协调能力。小手成为宝宝与探索世界相连的载体,家长不要刻意切断。
心理学家把婴儿生后第一年称为“口欲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吃手可以消除宝宝的不安、烦躁、紧张,具有镇静作用。强制性的让宝宝停止吃手,会使得宝宝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阴影。
(3)4-6月龄宝宝“吃手”,为了满足长牙的需求
宝宝在享受着探索世界的乐趣中,不知不觉进入长小牙的初期,宝宝的牙床
有点不舒适,甚至慢慢会痒,疼。有的宝宝特别敏感自己的身体变化,他就会不自觉的做出一些对自己舒服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宝宝会一天到晚吃小手的另一个原因。
爸爸妈妈们能做到的是为宝宝准备一个牙胶、开始准备添加辅食来满足宝宝口腔的发育。
(4)7-8月龄宝宝“吃手”减少或自然消失
随着宝宝的长大及身体、动作的发育,宝宝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小手也有很多事情可做了,“吃手”现象会比以前减少很多。如果这时继续吸吮手指或开始出现吸吮手指,可能是一种自慰需要的表现。比如害怕离开父母、对亲人特别依恋,常常会在孤独、疲劳、紧张、情绪低落、离开父母时会出现吸吮手指,利用吸吮手指来使自己得到安慰。
爸爸妈妈们这时注意多陪伴宝宝,与宝宝一起游戏互动,允许宝宝用手抓饭吃。
(5)1岁以后的宝宝“吃手”,需要找原因并干预
1岁以后的宝宝,活动范围扩大、生活内容丰富,不需要通过吃手来探索世界,如果孩子还是吃手,家长需要找一找原因,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二、容易养成“吃手”习惯的宝宝
(1)人工喂养的婴儿;
(2)经常更换看护人;
(3)家庭关系紧张;
(4)家长经常训斥或打骂孩子;
(5)父母很少陪孩子游戏、说话。
三、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吃手”习惯:
(1)宝宝吃手时,也可以给一个食物代替,比如磨牙饼干;
(2)了解孩子的需求,及时满足其需要;
(3)多陪伴、多拥抱,建立安全感;
(4)多安排互动游戏、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接触大自然,消除孤独感。
(5)避免采取粗暴方式,可以转移注意力。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