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外科

孩子发育稍迟缓,亦属正常

2011-06-11 00:00:00网易女人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长按可复制),回复 长高 查询结果。

  专家:3个月大的孩子,迟缓半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3~6个月大的孩子,迟缓1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6个月~1岁大的孩子,迟缓两个月以上才需要检查。

  新妈妈们总是疑心太重

  小侄儿丁丁出生两个月了,前几天在QQ上,丁丁爸很郁闷地跟我说:“你嫂子快得抑郁症了。”吓我一跳,赶紧打电话过去问是咋回事。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自从生下丁丁,初为人母的丁丁妈就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每天从早到晚围着孩子转,惹得丁丁爸哀怨地说:“以前回家晚了一直打电话催,现在根本不管我。”

  有了小宝宝,丁丁妈自然开心得不得了,可与此同时,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困扰,小家伙只要一咳嗽、一打喷嚏,她就紧张得不行,赶紧抱着孩子往医院跑。休产假在家,她抓紧一切时间上网查资料,跟一群新妈妈在育儿群里讨论如何带孩子;在外面,也抓紧每分每秒用手机上网,丁丁姥姥都受不了了,一直说她:“我看孩子没啥问题,你倒先出问题了。”

  半个多月前,丁丁咳嗽不止,去医院一检查是肺炎,得住院。医生让查微量元素,查完以后说孩子缺铁、缺锌,她赶紧手机上网查该怎么补;第二天,医生又说孩子肌张力低,这可把她吓坏了——肌张力出问题,那可是脑瘫的表现啊。一想到孩子要跟“脑瘫儿”沾边,丁丁妈就出了一身冷汗,想去医院看病,又怕孩子真被诊断为脑瘫,于是丁丁妈每天不停地上网查资料,网上说“孩子两个月大的时候,俯卧位时能瞬间抬头”,她就赶紧把丁丁放到俯卧位看他抬不抬头;网上说“孩子手指半张,能看手中的物体及玩手”,她就赶紧往丁丁手里塞个东西,看他会玩不。总之,网上写什么,她都照做,要是丁丁有一丁点儿做得不好,她就很紧张。每天如此,就变得神经兮兮,难怪丁丁爸说她得了抑郁症。

  对于没有过类似经历的我来说,觉得丁丁妈的做法很“可笑”,于是跟朋友小杜笑着说起这件事,哪料已经是3岁孩子妈妈的她撇了撇嘴说:“别笑话人家,等你当妈了也这样,我就是那么过来的。”接着她给我讲了她的亲身经历:跟丁丁妈没啥区别,她也是一有了孩子就整天守着电脑,还买了成堆的育儿书籍,天天捧着看,书上说“孩子6个月大,就能把手帕从脸上拿开”,她就赶紧把手帕放孩子脸上,孩子没啥反应,这可把她吓坏了。在医疗单位工作的小杜有些医学常识,可是偏偏是这些知识给她平添了更多的烦恼。按理说,孩子5个月就能伸手抓东西了,6个月就能坐了,可是宝宝7个月还坐不好,每个方面的表现都比“标准”要晚一些,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脑瘫”两个字蹦进小杜的脑海里。于是那段时间,小杜选择了“眼不见为净”,只要是看到报纸上、电视里有关脑瘫的介绍和讲座,她都两眼一闭、两耳一捂,坚决不看不听。虽然孩子现在已经3岁了,小杜依然整天提心吊胆的。

  这么一听,我才发现,原来像丁丁妈和小杜这样照搬育儿书籍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情况的新妈妈不在少数,光她们身边的朋友和网友就比比皆是。

  怀疑孩子发育异常,找小儿脑病科专家才行

  为了不让丁丁妈真的发展成抑郁症,我赶紧带她和丁丁去找河南省中医院小儿脑病康复科的主任李恩耀。

  刚一说明来因,李恩耀就笑了:“现在这样的家长确实不少。”李恩耀抱起丁丁,拽拽胳膊、抻抻腿,放床上呈俯卧位、仰卧位,拽起单侧的胳膊和腿,又拿出小锤子敲了敲丁丁的腿……一边进行着,李主任一边告诉我和丁丁妈:“看,这样没问题”、“这样也是好的”、“能这样做就是正常的”。最后,一系列检查结束了,李主任给出了答案:“孩子很好,发育一切正常,而且目前比同龄孩子发育还要超前一些,放心吧,根本不是脑瘫。如果还不放心,等过一个月再带孩子来医院做个系统的检查。”

  我拍拍丁丁妈的肩膀说:“看,专家都说俺侄儿没问题了,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丁丁妈终于笑了:“这回我心里可踏实了,儿子没事就好。”

  为何之前的医生说丁丁肌张力有问题,可是李恩耀看过却说没问题呢?李恩耀坦言:“我国小儿脑瘫诊疗康复起步比较晚,长期专业从事小儿脑瘫研究的医生还很少,现在很多基层医院和诊所医生的诊疗经验及设备不足。家长们一听说孩子脑瘫,自然花多少钱都肯治,也有很多脑瘫儿因此延误治疗。可以说,小儿脑瘫的诊疗还很不规范。”

  所以,李恩耀建议家长朋友们,不要因为某个非小儿脑病专业的医生随便下的结论而惶恐不安,也不要已经发现孩子发育不正常却因为他们的一句“没事”而掉以轻心,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找到小儿脑病科专业医生确诊才行。

  三分养、七分等,孩子发育允许有一定范围落后

  跟李恩耀聊起现在80后的妈妈们照搬书本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情况的这种现象,他笑着说:“不只是80后的妈妈们这样,70后、60后的妈妈们也一样,初为人母时都很紧张,只不过现在家家一个孩儿,而且现在是信息时代,不管是媒体还是网络都很发达,大家接受新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多了,自然就愈发地关注起来,往往也就‘对号入座’了。其实很多焦虑是没有必要的,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等’,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上网随便一搜这类资料,就搜出一大堆。可是,新妈妈们照着条条框框对号入座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呢?李恩耀说,很多标准是可以参考的,但是其实这些是给医生们看的,并不适合妈妈们“对号入座”。并不是说只要不符合标准就是孩子有问题,“这就像一个地里的庄稼,不可能要求它们都一般高,肯定参差不齐,孩子们的发育也是如此,是允许有一定落后范围的。我们在临床中得出的经验是,3个月大的孩子,落后半个月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3~6个月的孩子,落后1个月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6个月~1岁的孩子,落后两个月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李恩耀举例,“比如说,10个月的孩子有平衡感了,已经可以站立,但如果1岁时才会站立也是正常的,若超过1岁3个月了还不会站立,那就可能有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所以说,掌握准确‘落后’多少算异常,是最重要的。”

  李恩耀提醒家长朋友们,别自己在家擅自对号入座了,还是找正规医院专科医生给你吃个定心丸吧。另外,判断孩子发育是否异常,除了观察这些应该出现的姿势是否出现,还应该注意观察该消失的姿势是否消失了。“比如新生儿会有‘舞剑姿势’,但是这个姿势在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一定要消失,不然就是异常。‘该消失的姿势不消失,该出现的姿势没出现’,家长们就要警惕了。”

(责任编辑:王慧明 实习编辑:谭勇)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