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长按可复制),回复 长高 查询结果。
常见的儿童肿瘤有白血病、脑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
脑瘤
儿童肿瘤的发病率增高,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烟草的使用与许多癌症的发生有关,"被动吸烟"的环境让许多儿童直接成为烟草的受害者。作为家长和医护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不吸烟、控制吸烟、不在孩子面前吸烟,注意生活环境的改善,给孩子创造一个无烟无毒的条件,并向他们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知识,让他们从小树立%起远离烟草预防癌症的意识。
小儿脑瘤的主要表现有视力减退或复视,近1/4患儿会有复视表现,另外还有几个典型表现,73%-94%的患儿会出现呕吐,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及颈僵直。婴幼儿年龄小不会表达头痛情况,仅表现哭闹不安或击打头部,应予重视。
儿童脑肿瘤常见的异常表现有14种:呕吐、头痛、视力减退或复视、头颅增大、走路不稳、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视(也就是对眼或斗鸡眼)、颈部抵抗或斜颈、身材矮小或肥胖、多饮多尿、癫痫发作、性早熟、发烧及意识或精神异常、皮肤咖啡色素斑。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类似这些症状,不能确定是其他疾病引起,就应该上医院进行CT、MRI检查。
血管瘤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病,多属良性肿瘤,先天性居大多数,它是先天性血管畸型,由胚胎时期残留的胚胎血管细胞生长而成。在临床上一般分四种类型:
(1)鲜红斑痣 它是因为先天性毛细血管壁薄弱,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一般在出生后不久出现,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境界清楚的淡紫色、淡紫红色或红色的斑块,大小不等,不高出皮肤,压之易褪色。好发生于前额、鼻梁、颈后、后枕部头皮和两眉之间等部位。发生于枕部、额部、或鼻梁等处的鲜红斑痣,多在2岁前几乎全部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不需治疗。但较大、较广泛的常终身持续存在。
(2)毛细血管瘤 又名单纯性血管瘤或草莓状血管瘤。一般于生后1~3个月左右出现,它多发生在颜面,其次在颈部、躯干。生后即见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略高出皮肤,鲜红色或紫红色的柔软肿物,压之不退色也不缩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1~2岁内长到最大而逐渐缓慢消退。消退开始时颜色变暗,中央出现大小不等色素减退和淡灰色斑点,逐渐扩大,损害逐渐变薄,变平,最终完全或大部分变成萎缩疤痕。
(3)海绵状血管瘤,生后或生后不久发生,也有1岁后才发病的,它生长缓慢,但损害大。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常常累及口腔、咽颊粘膜。还可以发生在内脏,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发生于肌肉间、骨间,为肌间海绵状血管瘤。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紫癜。此型血管瘤以婴幼儿常见。年龄越小,出血越频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出血。尤其是脑出血能危及生命。
(4)混合型血管瘤。即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瘤同时存在,以其中一种类型表现为主的血管瘤。
肉瘤
肉瘤作为一种危险、高发、易被忽视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已跃居儿童肿瘤的前三位。将关节肿块当成运动拉伤、将夜晚疼痛当成生长痛、自贴中药膏活血化淤……种种误区导致过半患者就诊已是中晚期。首诊首治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保留肢体功能,治疗的最佳时机为第一次手术。
肉瘤发病率 跃居儿童肿瘤前三位。肉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恶性肿瘤,它无处不在,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肢体的深部,如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骨肉瘤以青年人多见,好发于四肢,发展迅速,病程短;常见的还有平滑肌瘤、淋巴肉瘤、滑膜肉瘤等。所有的肉瘤都可能在早期就发生血行转移。
而更可怕在于,肉瘤发病率占儿童肿瘤的15%~20%,肉瘤中的骨肉瘤更是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王晋介绍,肉瘤在世界各地均已排到儿童肿瘤发病率第二或第三位。拿肉瘤中很常见的骨肉瘤为例,多发生在10~20岁的孩子们身上,研究认为可能与这个阶段人体骨骼生长快速,容易引起细胞突变有关。
视网膜瘤
成视网膜细胞瘤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1/15000~1/30000,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该病可能是遗传性的或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约有10%的病人有成视网膜细胞瘤的家族史,另有20%~30%的病人有双侧病变;所有这些病人(也就是30%~40%)能将遗传性状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给下一代。这些病人显示有基因结构异常,至少有25%的病例有染色体13p14缺失(这些病例可能都有较小不能检出的异常)。其他第13对染色体(第二位点)的突变也可引起肿瘤。余下60%病人,大多为单侧病变而且无家族病史者,疾病无遗传性。然而这些病人中大约5%的病人仍携带有成视网膜肿瘤基因并有传递给其后代的危险。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