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长按可复制),回复 长高 查询结果。
专家指出,关于屈光不正的问题,家长们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
把孩子的视力下降等同于近视
我们的眼球犹如一台精密的照相机,屈光系统恰似镜头,可以将远处透射来的平行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使我们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像。一旦在没有调节力参与的情况下,我们的眼轴长短和眼球屈光力不能很好地匹配了,就称之为“屈光不正”。如果光线仍能形成焦点,但焦点在视网膜前称之为“近视”,而焦点位于视网膜之后的称为“远视”;光线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一条焦线的叫做“散光”,焦线位于视网膜前的是“近视散光”,焦线位于视网膜后的是“远视散光”。不管是哪一种屈光不正,光线都不能很好地在视网膜聚焦,而是在视网膜上形成弥散斑,所以导致视物模糊。通过适当地配戴眼镜,可以重新使光线正确聚焦在视网膜,获得清晰物像,从而提高视力。
1983年的一项中国人眼屈光不正发生率的报告提示:7~13岁人群正视仅占59.56%,远视占25.21%,近视占15.07%,其他0.17%。所以,孩子视力下降不一定都是近视。只有严格的规范的验光才能诊断屈光不正的性质并指导配镜。
误区二 :
认为配戴眼镜会加剧近视的发展
其实早在1966年,上海市近视眼戴镜问题协作组对中学生中戴镜与不戴镜的近视眼者进行了为期14~25个月的比较观察,发现戴镜与否不影响近视眼的发展。戴镜的目的是矫正视力,使工作、学习、生活更加便利。正确适当度数的眼镜矫正,可以提高视力,缓解视疲劳,恢复调节与集合的平衡,预防或矫正斜视、弱视,减低屈光参差,建立和发展双眼视功能,戴镜矫正近视散光还有可能阻止屈光度数加深。
眼科学研究发现,新生儿大多为远视眼,其平均屈光度为+2~+3D(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远视200~300度),此后随眼球发育,屈光状态逐渐向近视方向移动,远视度数逐渐减少。儿童以及青少年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生理上眼球也正处在近视化过程中,如果严格的散瞳验光证实已经是近视而不是什么假性近视,那么以后孩子的屈光状态只可能是近视度数不同程度地加深。
误区三:
靠使用近视治疗仪来挽救视力
各种近视治疗仪可不可以减缓视力的发展甚至减少近视度数呢?
经过一段时间近视治疗仪的使用,也许患儿的视力有某些程度的提高,但这种视力的提高只是识别视力表的技巧能力提高罢了,而不是视网膜上的物像真的清晰了。目前除了能够改变屈光状态的角膜塑形术以及准分子激光手术(两者都有一定的医疗风险和适应症)之外,还没有哪种治疗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屈光不正的屈光状态。
至于假性近视,它是眼内睫状肌痉挛造成的,并不是真正的近视,即便不做特殊治疗,只要减少视近时间、多做户外运动,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睫状肌痉挛,使得近视状况减轻,视力提高。
(实习编辑:黄秀杰)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