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长得高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权威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过多这三种食物,不但不长个,还会伤身!孩子长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种食物是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长按可复制),回复 长高 查询结果。
自信心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是个体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一种积极的肯定,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孩子在与环境的交往中,若能获得愉快的、积极的交往体验就会产生自信,因而会更加主动地与环境交往。积极愉快的交往体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反之,若得到消极反馈,孩子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影响其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交往以至于造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自信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根据我们的观察,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导致这些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过分溺爱、事事包办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宠儿,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把所有的爱都集中到孩子身上,过分的溺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孩子出生后,在吮吸母乳时,多数家长舍不得孩子吃力地自己获取食物而改用奶粉喂养,使孩子习惯于轻易地获取而放弃母乳喂养的机会,这就是典型的包办。孩子长到两岁左右往往感到自己很能干,喜欢用“我来”“我会”“自己做”等语言表达,这就是自信心的萌芽。这时如果成人帮助他操作,他会得到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在无形中开始发展。相反,如果成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原本具备的自信就逐渐减弱,甚至完全失去自信,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等,形成了缺乏主见、依赖他人、畏首畏尾,在受到失败、挫折后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
二.过多否定、要求过高
做为成人要懂得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由于孩子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可有些家长或老师,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稍不如意就加指责,态度极不冷静,成人过高的要求过多的否定 ,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的自信受到伤害。在教育过程中,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觉“我能行”“我真棒”。
三.横向比较、统一目标
孩子自我评价缺乏独立性,往往会接纳来自成人的评价,因此,成人对孩子的评价也成了孩子认识自己的依据。往往多数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我认识的父母中,经常听到他们拿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说:“看看人家xxx,多聪明,你怎么这么笨?”“看人家会做好多,你什么也不会。”“你真让我生气”……诸如此类的话听的太多,孰不知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横向评价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统一的要求、同一个标准,会导至能力弱的孩子缺泛成功的体验而自卑,影响他们自信心的形成。
孩子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只要相对前一段时间有进步,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要立即给予肯定,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四.幼儿自身的消极态度
幼儿自身的条件不足对幼儿建立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孩子的先天遗传因素造成身体上的某种缺陷。
2、 后天成长过程中的意外引起的残疾。
3、 家庭的贫穷导致物质条件的差异。
4、 智力上的缺陷或迟慧。
5、 个性上的缺陷,性格内向、与同伴不合群。
(实习编辑:黄秀杰)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