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是指鼓膜在外力作用下,导致鼓膜穿孔,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耳炎表现。鼓膜穿孔后,患者可出现耳部疼痛、耳闷、耳鸣、听力下降,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鼓膜穿孔时,通常需要准备清理耳道、松弛肌肉、隔绝外界刺激、预防感染等材料。
1、清理耳道:鼓膜穿孔后,原本封闭的鼓膜表面,会暴露在外耳道中,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污染,导致感染,故鼓膜穿孔后,需清理耳道,可遵医嘱使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耳道,清除耳道内的分泌物、细菌、病毒等,保持耳道清洁、干燥;
2、松弛肌肉:鼓膜具有一定的张力,如果发生鼓膜穿孔,原本的鼓膜表面会形成一个松弛的环形状凹陷,使得声音经过时,折射或者气压变化会刺激鼓膜,导致鼓膜穿孔,故鼓膜穿孔后,需保持耳道内的肌肉松弛,可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松龙的棉签,松弛肌肉;
3、隔绝外界刺激:如避免接触噪声、远离耳毒性药物等,避免耳部受到刺激,导致鼓膜穿孔;
4、预防感染:鼓膜穿孔后,原有的鼓膜表面会形成一个新的上皮层,在一定的刺激下,上皮层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穿孔,故鼓膜穿孔后,应预防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头孢拉定等药物,避免耳道进水,以免造成感染。
发生鼓膜穿孔后,应注意保持耳道清洁,避免进水,以免引起中耳炎感染,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若穿孔较小,通常可自愈,若穿孔较大,建议遵医嘱手术修复。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