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可采取鼻腔填塞、电凝止血、激光止血、鼻内镜下止血、血小板功能增强剂治疗。
1.鼻腔填塞
鼻腔填塞使用可吸收材料如明胶海绵、聚乙烯醇等填充于出血部位以压迫止血。此方法适用于表浅且易于到达的出血点。在处理前需清洁鼻腔,并确保使用的填塞物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2.电凝止血
电凝止血通过高频电流使局部组织凝固达到止血效果;例如使用双极电凝笔对出血点进行接触式加温。该技术常用于难以直接压迫或寻找明确出血点时;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控制电流强度以防灼伤周围正常组织。
3.激光止血
激光止血利用高能量激光束精确地切除受损血管,减少出血量;例如CO₂激光光纤对准出血区域进行烧灼。主要用于不易触及的小型出血点;需密切监控患者反应以防过度损伤临近结构。
4.鼻内镜下止血
鼻内镜下止血是在直视下找到出血点并进行处理的方法,通常采用微创技术,在麻醉下完成。主要针对反复发作或难以定位的顽固性出血。手术后应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5.血小板功能增强剂
血小板功能增强剂可以改善血液凝固能力,有助于止血,常见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对于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鼻出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需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高。
在处理鼻出血时,应保持头部略低,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出血。同时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鼻腔湿润,避免频繁挖鼻孔,以减少鼻出血的发生。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