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耳鼻喉 > 鼾症

小儿张口呼吸伴发憋入睡打鼾

2008-04-14 22:20:0039健康网社区

  病历摘要

  患儿男,2岁6个月,因入睡打鼾、张口呼吸伴发憋1年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入睡打鼾、发憋,偶有张口呼吸。入院前4个月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入睡发憋症状明显加重,经常出现呼吸暂停,夜间需要家长轮流看护,家长经常摇醒孩子使其恢复正常呼吸。在当地医院就诊,行纤维喉镜检查诊断为喉软骨软化,胸片示心脏扩大,超声心动图提示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前壁稍厚。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患儿症状略有好转,入院前10天,患儿症状再次加重,入睡后口唇发绀,频繁出现呼吸暂停,时间长达1~2分钟。当地医院拍鼻咽侧位片示腺样体肥大,但考虑患儿年龄小,不予手术,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在门诊行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及拍鼻咽侧位片,提示腺样体肥大,以上呼吸道梗阻收入院。

  患儿发病以来,精神好,白天无嗜睡,可正常活动。平日无鼻堵、无流涕。

  既往史 出生后2个月诊为先天性喉喘鸣。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 体重16 kg,呼吸25次/分,脉搏120次/分, 头围54.5 cm, 身高90 cm。 患儿营养发育良好,体形偏胖。精神好,清醒、安静时呼吸平稳,哭声响亮,哭闹时有喉鸣,三凹征不明显,口唇略发绀,无鼻翼扇动,剧烈咳嗽时有金属音。头颅较大,前囟已闭,颈无抵抗,颈部较短,胸廓对称,胸廓正中轻度下陷,无明显肋缘外翻,双肺呼吸音粗,可闻鼾鸣音,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肝脾未及。局部情况:前鼻孔宽大,鼻腔黏膜肿胀,双侧下鼻甲肿大,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肥大,咽腔狭窄,软腭长,舌体厚。

  辅助检查:

  鼻咽侧位片:腺样体肥大,A/N=0.7,气道略狭窄。

  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腺样体占后鼻孔3/4,咽腔狭窄,软腭下塌,会厌卷曲,喉软骨软化,声带运动良好,声门下窥不清。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声门下及气管较正常略窄小,喉发育小,勺状结节高,向喉面倾倒,支气管内膜慢性炎症。

  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右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扩大,肺动脉高压。

  入院后治疗 入院后观察患儿夜间睡眠情况,患儿入睡鼾声明显,常有矛盾呼吸,口唇发绀,行睡眠监测提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71,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58%,平均SpO2 81%,最低SpO2 25%,考虑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给予静脉抗生素、雾化吸入、激素治疗,症状略有好转,遂行全麻加插管下腺样体及双侧扁桃体切除术和咽成形术。手术顺利,术中刮除腺样体组织,术后出现拔管困难而转ICU治疗,术后48小时拔管。给予抗炎、雾化治疗,术后两周行睡眠监测示AHI=31,SpO2 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71%,平均SpO2 78%,最低SpO2 34%,夜间低氧血症改善不明显,仍有憋气,呼吸暂停。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治疗第一夜AHI=9,SpO2 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8%,最低SpO2 71%,夜间低氧血症明显改善,憋气和呼吸暂停也明显好转,而且耐受性好,于是出院继续在家作CPAP治疗。

  病例讨论

  该病例有以下特点:(1)男孩,2岁;(2)入睡打鼾,张口呼吸伴发憋,病史1年;(3)查体:哭闹时偶有喉鸣,咳嗽有金属音,鼻腔黏膜肿胀,双侧扁桃体Ⅱ度,软腭长,舌体厚,颈短;(4)辅助检查:鼻咽侧位片及纤维鼻咽镜示腺样体略肥大,喉软骨软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喉部、气管发育不良,声门下及支气管较正常略窄小,支气管内膜慢性炎症;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右心房扩大;睡眠监测显示AI=71,SpO2 低于90%的总睡眠时间夜间占58%,最低SpO2 =25%;(5)行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后,夜间睡眠缺氧状况改善不满意,AHI=31,71%睡眠时间SpO2 低于90%,最低SpO2 =34%。术后予CPAP治疗,AHI=9,最低SpO2 =71%,夜间

  SpO2 低于90%的时间缩短到8%,呼吸暂停事件被阻止,夜间睡眠缺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本患儿有明确打鼾、夜间呼吸困难病史,睡眠监测AHI指数71,夜间低氧血症,故诊断SAHS明确。SAHS定义为睡眠过程中部分和(或)间断全部上气道阻塞,小儿SAHS的梗阻部位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平面的,该患儿上呼吸道梗阻为多平面的阻塞,现将呼吸道阻塞部位分析如下:鼻腔:鼻黏膜肿胀,双下鼻甲肿大,可造成鼻堵,影响鼻腔通气,导致张口呼吸;口咽部:咽腔狭窄,双侧扁桃体Ⅱ度肥大可造成口咽腔阻塞,软腭长,舌体厚,入睡时易形成舌后坠,阻塞上气道;鼻咽部:腺样体增生,使气道变窄,阻塞鼻咽腔;喉部:由于小儿气道口径小,喉的位置高,气道更容易阻塞,本患儿有先天性喉软骨软化,会厌卷曲,喉发育小,声门下较正常略窄小,因此造成喉部轻度阻塞;气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管较正常略窄小,且气管内膜有慢性炎症,因此形成气管水平阻塞。综上所述,本患儿鼻腔、口咽部、鼻咽部、喉部及气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为多平面气道阻塞,睡眠时肌张力降低造成上气道塌陷明显,所以导致严重SAHS。

  本患儿是多部位气道阻塞的严重SAHS儿童,手术是治疗的一个方面,因为切除腺样体和扁桃体只能缓解口咽部及鼻咽部的阻塞,其他部位的气道塌陷不能靠手术解除,所以手术后应用CPAP治疗非常重要,疗效显著。本患儿术后AHI=31,经CPAP治疗后,AHI=9,夜间低氧血症得到纠正,打鼾、憋气以及呼吸暂停症状明显缓解。由可以明显看出nCPAP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的变化。

  图中红色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蓝色曲线表示脉搏。由图可以看出,术前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脉搏加快,术后低氧血症缓解不满意,而CPAP治疗后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脉搏也随之降低,有效纠正了夜间缺氧症状,效果非常好。

  患儿出院2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家长诉患儿耐受性好,每周带机治疗6天左右,夜间呼吸暂停消失,白天活动正常,身高体重有增长,即使夜间不用CPAP,症状也较以前明显好转。

  有关儿童打鼾和SAHS流行率的调查研究资料有限,根据问卷调查,7%~10%儿童有规律性打鼾,英国一项研究调查了大约1000名儿童,对高危组进行家庭录像和血氧监测,发现约0.7%有严重的与睡眠相关的呼吸疾病。冰岛的一项研究,经过调查问卷筛选后用多导睡眠仪检测,估计儿童SAHS流行率高达3%。

  肥胖是儿童SAHS高危因素,并且SAHS严重程度与肥胖程度有关。大多数SAHS儿童伴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儿童SAHS高发期是2~6岁,因为这年龄时期扁桃体和腺样体相对于气道来说最大。

  由于小儿气道口径更小、肌肉紧张性低以及喉位置高的原因,儿童气道更容易阻塞,在呼吸过程中上气道塌陷则发生SAHS。上气道MRI分析提示SAHS儿童腺样体和扁桃体部位上气道受限最明显,分段分析证实上气道上2/3受限,并且狭窄部位在腺样体和扁桃体的位置不是孤立的,而在二者之间是连续的。虽然儿童SAHS常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但这并不是仅有的原因,事实表明是解剖结构和神经肌肉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在保证上气道通畅的麻醉下,与同年龄对照组相比,SAHS儿童有呼吸抑制,对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特别敏感。这说明SAHS儿童可能有呼吸中枢控制缺陷。本患儿术后出现拔管困难,与文献报告相符。

  儿童SAHS的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夜间打鼾、张口呼吸、呼吸困难,许多患儿以“打呼噜”就诊。儿童打鼾表现为持续打鼾,家长可能注意到孩子张口呼吸、呼吸停止以及胸壁起伏,严重的病例,夜间睡眠时出现憋气和呼吸困难。本患儿夜间就需要家长轮流看护,家长经常摇醒孩子使其恢复正常呼吸。有的孩子睡眠不安,颈部过度后仰,还有的口吐白沫、多汗和遗尿。

  严重SAHS儿童因缺氧可引起心肺疾患。成人SAHS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min 比较了28例SAHS及29例原发性打鼾儿童,结果15%原发性打鼾及39%SAHS儿童有心室异常,此研究第一次表明SAHS儿童伴随心脏改变,包括左、右心室肥厚,而且左室肥厚与SAHS严重程度相关。本患儿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右心房扩大,与文献报告相符。

  儿童SAHS最可靠、最重要的诊断工具是多导睡眠仪(PSG)检查。诊断的金标准是整夜PSG。年龄较小的患儿不能配合PSG检查,可以做简易的初筛检查,如夜间持续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也可做出诊断。

  目前认为成人标准对儿童SAHS诊断不合适,儿童SAHS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美国胸科学会推荐的诊断标准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不论时间长短,如果呼吸暂停指数(AI)超过1应认为是异常。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CSA)在正常婴儿和儿童中很常见,尤其是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REM),已有资料表明CSA超过20秒可发生在正常儿童和青少年中,所以,CSA伴有血氧下降4%超过3次/小时,或伴有超过25%心率变化则被认为异常。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53 mmHg或>50 mmHg的时间超过总睡眠时间8%,提示低通气事件,SpO2低于90%为异常。本患儿AHI非常高,临床症状有打鼾、憋气、夜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有低氧血症,符合SAHS诊断。目前,儿童AHI指标的分度,尚无统一标准,有的试验室认为AHI>10,对于儿童来说是很严重的。AHI大于多少需要手术治疗,还没有标准。

  因为引起儿童SAHS最主要的原因是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所以手术切除腺样体、扁桃体是治疗儿童SAHS的主要方法。大部分患儿手术效果良好,手术有效率为90%,这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外科手术是儿童SAHS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一小部分患儿术后仍存在SAHS,需要进一步治疗。本患儿有严重SAHS,手术后症状缓解不好,需要CPAP治疗。

  最近许多研究证实CPAP可有效治疗婴儿及儿童SAHS认为CPAP既是长期治疗,也是短期治疗儿童SAHS的有效方法。婴儿和儿童对CPAP治疗耐受性好,适合长期家庭治疗。CPAP治疗的有效率为85%~90%,有的病人经过一段时间CPAP治疗,SAHS症状全部消失,不用再继续用CPAP。婴儿及儿童CPAP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面罩轻微不适和鼻腔干燥,无气胸及气压伤发生,婴儿治疗期间没有任何面部皮肤损伤和骨骼改变。

(实习编辑:王俏茹)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