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第9个“爱耳日”,中华医学会听力学组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卜行宽教授提醒:至少一半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尤其要注意对6月龄内的婴儿进行干预治疗。
专家表示,导致听力减退的原因很多,除遗传外,急性感染性疾病、耳毒性药物中毒、噪声污染、人口老龄化、后天发病的遗传性聋、“突发性聋”等,都有可能造成耳聋。就当代世界医学水平而言,除部分“突发性聋”经及时治疗可望恢复外,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可治疗。
专家表示,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进入言语发育期,到3岁便基本完成,因此,对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必须早期干预。大量事实证明:在6月龄内干预和以后才干预,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专家提醒,如果新生儿对突发的大声无惊跳或眨眼反射、3个月-6个月婴儿在有声音时并不停止哭闹或活动、9个月-12个月的婴儿头仍不会转向声音源、2岁仍不会讲两个字以上的词语,父母就应该引起注意,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接受干预治疗。
(责任编辑:刘振龙)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