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人们偶然发现久已不用的药物,往往和对待其他废品一样将其丢进垃圾桶;而在农村,一瓶药存放的具体时间已不清楚,往往标签都没有了却还要在危急时派上用场。遍布城乡家庭的大量过期药品令人触目惊心。
过期药品: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
1盒24粒装的阿莫灵胶囊,只用了2粒,24粒装头孢拉定胶囊一粒不少,原封未动。“医生开药都是整盒、整瓶地开,吃不了就只能剩下,最后丢掉,”广西东兰县隘洞镇农民韦义华每隔一年都会清理出大约半抽屉过期药品。他告诉记者,农村没有垃圾桶,处理这些过期药品的办法就是直接丢到路边。
我国《药典》明确规定,一旦过了有效期,药品就成为劣药,不仅意味着药性失效,有些还可能发生霉变。若大剂量地服用,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疗效,还有可能加大药品的毒副作用,服用后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过期药品还明确被归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于重要环境污染源之一。
药监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52.4%的家庭设有家庭小药箱。但是,高达73.6%的家庭却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条件,更有至少8成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的习惯,九成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而这一问题在农村则更为严重。
由于缺乏过期药品回收处理的正规渠道,导致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每年都要随意丢弃大量过期药品;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由于城市家庭过期药品处理目前也没有比较有效的办法,因此出现了回收过期药品的地下药贩子。药监部门长期调查发现,药贩子回收的药品主要有两大流向:一是对收回来的过期药品进行包装再加工后,运往缺医少药的农村或偏远山区;二是将药品重新包装后卖给城乡接合部的一些黑诊所,而黑诊所再高价卖给患者,这其中不少患者是患有慢性病、经济困难且无医保的的农民群众。
“两网”建设:成效中的新难题
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当地群众中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瑶寨瑶寨,没有药卖,小病小痛,百姓无奈”,反映了贫困的边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普遍存在的购药难问题。“两网”建设前,广西贺州市共有447家零售药店,而村级药店仅有36家,所占比例不到9%,这些村级药店多数位于村级小圩,服务面狭小,远离集中的群体消费者,像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的天堂村、开山镇的分水村,昭平县仙迴乡茅坪村等边远山村甚至连村卫生所都没有。
据贺州市药监部门介绍,“两网”建设之前由于监管乏力及药品供应渠道不畅,在农村走村串巷的游医、药贩子比较普遍。这些人提供给农民患者的药品往往来路不明,其中不少是假药或者重新包装的过期药品。一些患者既花了钱,病情又没见好转,有的还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一些患者因服用了假药、过期药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