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资料
入院
患者,女,24岁,因“发热、咽喉痛、流黄涕3天”去社区诊所就诊。
查体
体温38.8℃,咽喉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诊断
大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处方
柴胡注射液2ml肌内注射;对乙酰氨基酚片0.5g,3次/天,口服;头孢呋辛酯胶囊0.25g,2次/天,口服;清开灵口服液10ml,3次/天,口服。
突发
下完医嘱后,护士便给患者注射柴胡注射液,注射后不久患者出现意识恍惚、身体瘫软、呼吸浅快、口唇发绀、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
处理方式
大夫考虑患者是药物过敏反应。立即给患者吸氧,0.5mg 0.1%盐酸肾上腺素肌注,15分钟后又重复注射0.5mg;异丙嗪注射液25mg肌内注射;5% 葡萄糖500ml,加入200mg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同时,大夫不断观察患者的脉搏、体温、血压、呼吸、瞳孔和四肢温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同时呼叫120,请求转上级医院救治。经上级医院诊治1周后,患者出院。
有必要加柴胡注射液吗?
从病例用药经过、患者表现的症状和用药后出现反应的时间关系来看,该病例应该是过敏性休克。其基本处理原则是对的,尤其是控制病情后及时转上级医院,为患者后续救治赢得了时间。
不过,该患者在使用了对乙酰氨基酚片和清开灵口服液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加用柴胡注射液,值得商榷。因为对乙酰氨基酚片和清开灵口服液都具有退热的作用,再加用退热的柴胡注射液属于重复用药。有文献提出:加强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安全性研究,避免盲目联合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1]。
基层如何处理药物过敏?
一旦患者出现药物过敏性休克,基层医生千万不要慌乱,必须就地抢救。因为药物过敏性休克起病急,有的患者几分钟内就可能死亡。此时,基层医生在联系急救中心的同时,一定要就地展开抢救,争分夺秒,切忌坐等转诊。
建议基层医生平时就要做到常备不懈,如诊室内需要常备氧气和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异丙嗪、多巴胺、0.9%氯化钠注射液等),并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任何医疗机构(包括基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必须建立用药出现过敏性休克的处置流程和方法,有备无患。一般处置方法如下:
1)停用致敏药物并建立静脉通道。及时停用药品,消除可疑过敏原,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按程序及时组织抢救[2]。建立静脉通道,积极进行液体复苏,需要快速输入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
2)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掉枕头,使患者平卧,头稍后仰。大流量高浓度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大于95%。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
3)应用抗休克及抗过敏药物。首次给予0.3~0.5mg(小儿0.01~0.025mg/kg)的肾上腺素肌内或者皮下注射,可每15~20分钟重复给药(即少量多次)。继而肌内注射抗过敏药异丙嗪50mg,或者静脉或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5~50mg。低血压者,可用多巴胺2~10ug/kg/min持续静脉滴注,或者使用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
4)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0%葡萄糖液100ml静推,或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
5)注意观察、记录患者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运,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入上级医院。及时、准确、据实地记录用药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过程、表现及抢救过程。
肾上腺的用法用量
在过敏性休克的救治过程中,肾上腺素的使用必须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剂量与用药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少量、多次”能概括的。如用于过敏性休克时,除上述肌内注射外,也可用肾上腺素0.3~0.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后缓慢静脉推注。如果效果不好,再取本品4~8mg,加入500~10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分钟滴入4~10ug,根据病情(心律、血压)随时调整用量和滴注速度,待血压升至所需水平后,减慢滴速,以维持血压于正常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注射局部和周围发生反应性血管痉挛、局部皮肤苍白,时间久了可引起缺血性坏死,故滴注时必须严防药液外漏。
药物过敏性休克往往会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发生,注射室必须常备抢救药品、抢救设备,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建立必要的抢救操作流程,做到临危不乱,规范有序。
参考文献:
[1]梁爱华等.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及其风险防控[J].中国药学杂志,2015年15期.
[2]楼滨城.过敏性休克的急救[J].医药导报, 2011年1月第30卷第1期.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