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就科技研发攻关最新进展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对最新疫情进行通报,除湖北以外,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7例,其中16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米锋提示,“我们对疫情的警惕性和防控要求不能降低,还要继续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及时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分享信息和经验,携手抗击疫情。”
新冠疫情可诊、可治、可防
“目前全国疫情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但依然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是科研攻关的关键阶段。”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疫情可诊、可治、可防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
在可诊方面,14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能满足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抗体和核酸两类检测的试剂互相补充,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在可治方面,科技攻关的一批药物和救治技术已在疾病救治当中扩大应用,磷酸氯喹、托珠单抗、中医药当中的有关方剂和注射液等一批推荐的药物,以及康复者血浆、血液净化治疗等治疗方法也纳入到诊疗方案,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技术用于危重症患者治疗研究。
在可防方面,多种传播途径的动物实验,为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在疫情防控当中广泛地被应用。
新冠疫苗或将在4月份进入临床
日前,有学者称新冠病毒已经发生变异,对此,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回应,目前病毒变异并没有影响到药物研发、抗体和疫苗的制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新冠疫苗正按照5条技术路线研发,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估计部分疫苗4月份有希望进入临床或应急使用。
7款速度更快的检测试剂已获药监局应急审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京会上表示,在前期主要针对以PCR为主的核酸试剂研发后,近期又部署了一批研发项目。到目前为止新一批的应急攻关项目在最近两周已经有7个项目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批准,正式进入临床。其中包括一款核酸检测试剂盒基于恒温扩增芯片技术,一次能对6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且检测速度更快。程京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加快新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推动时间更短、结果更准、操作更便捷和更安全的检测试剂投入到临床救治当中。
磷酸氯喹已成为临床救治用药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目前药物研发工作分两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主要围绕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进行,现在已经有一批成果,包括磷酸氯喹、中医药、托珠单抗、人工肝以及恢复期血浆一系列的成果陆续进入诊疗方案,应用和服务于临床救治一线。现在已经进入到研发第二阶段,目前磷酸氯喹已成为临床救治用药,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区,住院病人有760位,其中有285位人次患者使用磷酸氯喹作为治疗药物,目前为止未发现不良反应。
孙燕荣还补充,目前法匹拉韦正在武汉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托珠单抗在第七版进入到诊疗方案,现在也已经在武汉前线应用于治疗重症患者,截至3月5日已经有272位重症患者使用托珠单抗进行救治。同时她表示,恢复期血浆治疗方法,无论在采浆方面还是救治方面都已取得积极进展,以承担科研攻关应急工作为例的中国生物为例,目前已经完成154例重症患者的治疗,临床显示出较好疗效;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目前在北京和哈尔滨多家医院进行,临床初步显示安全、有效;人工肝这项科研成果也已经在临床开展研究和应用,临床显示应用人工肝进行救治,在呼吸机支持的平均天数和ICU监护的平均时间明显减少,能够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