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 > 药理知识

精神科用药,造血系统不良反应不得不防!

2019-04-30 00:00:04医学界

  精神药物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尽管罕见,但有致命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精神药物造血系统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白种人、中年人发生率较高,其中导致死亡的比率为8%~17%[1]。

  在应用精神药物治疗时,出现下列症状体征应进行全血细胞监测:牙龈出血、胸痛、感冒症状、干咳、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发热、淋巴结病、周身不适、皮肤苍白、皮疹、紫癜、瘀斑、咽炎、口腔炎等[2]。

  

  临床表现

  精神药物的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类型有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症、紫癜、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增多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2]。其中粒细胞缺乏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率较高。现将主要类型分述如下。

  一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粒细胞计数<1.5×109/L。常在用药 1~2周后发病,其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关,常在停药 3~4 周内恢复[6]。

  临床症状包括头痛、高热、咽部肿痛等,血细胞检查可见杆状核增多。当粒细胞计数在(1~1.5)×109/L 时,感染不常见,而在(0.5~1.0)×109 /L 时较常见,低于 0.5×109 /L 时,可出现严重感染[2]。

  二 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粒细胞计数<0.5×109/L。常在用药 3~4 周后发病,起病多急骤,老年人及女性发生率高,其发生与药物剂量有关[6]。

  临床症状包括头痛、高热、咽部疼痛、极度疲乏感、口腔黏膜感染、咽部溃疡、牙龈出血等[2]。严重的肺部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往往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其起病急骤,不能仅仅依靠血细胞的监测来发现这一问题,严密的临床观察至关重要。

  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消毒隔离,应用足量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支持治疗等,及早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缩短粒细胞缺乏时间,有利于感染的及时控制,使住院时间缩短,降低医疗费用[7]。

  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109 /L。

  临床症状包括干咳、胸痛、呼吸困难、腹泻、体重减轻、肺炎、颈痛、颈项僵直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2]。处理应停用致病药物。

  四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计数<100×109/L。

  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髓抑制性、免疫性、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三种类型。

  患者起病前常有数日、数周或数月的用药史,发病时间因药物和作用机制不同而异,时间短者用药后数小时发病,一般在用药后 1~2 周发病,时间长者数周甚至数月发病。骨髓抑制性药物多在疗程后期剂量足够时发病,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在用药 24 小时至 7 天以内,少数于数周至数月后发病[8]。

  临床症状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和黏膜出血,可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血尿或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处理应停用致病药物,应用皮质激素、必要时应用免疫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悬液,当有感染时,应用抗菌药[9]。

  五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感染和死亡。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和剂量有关,是药物毒性作用,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一般是可逆的。如吩噻嗪类可引起与剂量有关的骨髓抑制。

  ②和剂量关系不大,仅个别患者发生造血障碍,多是药物的特异质反应,常导致持续性再障[10]。

  精神药物引起者以第二种多见。

  其诊断标准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血小板<20×109/L;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 /L;血红蛋白<100 g/L[2]。

  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发热。骨髓穿刺物中骨髓颗粒很少,脂肪滴增多,多部位穿刺涂片呈现增生不良,粒系及红系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相对增多,巨核细胞很难找到或缺如[9]。

  处理除停用致病药物外,尚有输血、皮质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碳酸锂、骨髓移植,当有感染时,应用抗菌药[2]。

  六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药物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大类:新抗原/免疫复合物型,常在用药数日内发生,停药后数日至数周内溶血缓解;药物吸附 / 半抗原型,用药 7~10 天发病,亚急性起病,停药后数日至 2 周内溶血缓解;自身抗体型,需要长期用药(3~6 个月)后产生,常为缓慢轻度溶血,停药后要较长时间(>1 个月)才能缓解溶血。

  ②药物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作用于遗传性酶缺陷的红细胞或对异常血红蛋白的影响所致。

  精神药物引起者以第一种多见[10]。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破坏增加所致的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有无黄疸视溶血的程度而异。严重时起病急骤、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躁,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明显的黄疸和贫血。

  重症患者甚至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和昏迷。尿可呈深黄色、棕红色或酱油色的血红蛋白尿,甚至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表现为少尿和无尿。

  处理应停用致病药物,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应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不宜采取输血治疗[11]。

  参考文献

  [1] Galbuad du Fort G. Hematologic toxicityof antidepressive agents[J]. Encephale, 1998, 14(4):307-318.

  [2] Oyesanmi O, Kunkei EJ, Monti DA, et al.Hematologic side effects of psychotropics[J]. Psychosomatics,1999, 40(5): 414-421.

  [3] Lubran MM. Hematologic side effects ofdrugs [J]. Ann of Clinand Lab Sci, 1989, 19(2):114-121.

  [4] Balon R,Berchou R. Hematologic side effects of psychotropic drugs[J].Psychosomatics,1986,27(2):119-120.

  [5] Levin GM,De Vane CL.A review of cyclic antidepressant-induced blooddyscrasias[J]. Ann Pharmacother,1992,26(3):378-383.

  [6] Flanagan RJ, Dunk L. Haematologicaltoxicity of drugs used in psychiatry[J]. Hum Psychopharmacol Clin Exp ,2008, 23(S1):27-41.

  [7] Chengappa KN,Gopalani A,Haught MK,et al. The treatment of clozapine-associated agranulocytosis with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J]. Psychopharmacol Bull, 1996, 32(1):111-121.

  [8] 都丽萍, 梅丹.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防治[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7, 9(6):414-418.

  [9] 叶任高. 内科学[M]. 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74-676.

  [10] 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423-2476.

  [11] 韩春美, 王继洪.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毒副作用及治疗[M]. 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9:96-98.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