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号称移动医疗第一情报师的“Dr2”提出一种假设:医药分销行业中的泛DTP模式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泛DTP模式:究竟是嘛模式
圈中重量级人物刘谦老师非常谦虚地表示“我没看懂,有点跳跃”; 而Dr2本人也难得表示“写得有点乱,要二次整理”。
俩位大侠都表示了兴趣,恰好笔者此前也在上药、仁和、药急送等公司身上,注意到了DTP模式与药品O2O的亲密关系(回复“DTP”即可阅读原文),而且,这又刚接触到新鲜的一线信息,于是借着话题再来聊聊。
DTP模式,原指新特药直销,也可以理解为“药品直销”。相对于层层代理的药品营销模式,是一个小众的、另类的存在。所谓的泛DTP模式,也就是特殊药品直销,大范围扩展至主流药品,特别是借道(放开后)处方药网售,将直接冲击利益盘根错杂、但异常稳固的传统药品营销体系。
几十年不变,今天为啥会变?
Dr2提到移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可基于地理位置、用户行为和大数据分析、可生物识别等技术避免作弊和造假,反向重构药品营销体系,打破原有成本结构,令消费者掌握更多议价权。并举例佐证,主流电商模式已经从最初的B2B过渡到B2C,医药行业变革有迹可循。
不管是搜药送、快方送药、药给力等O2O初创企业,还是仁和、上药等传统医药企业,都非常符合“反向重构”的预判,或者就是典型案例,而且都强调与连锁药店合作,打造以社区为服务范围的购药平台(购药平台、购药平台……)。
但是,再怎么认同医疗行业需要市场化,也要意识到药品的特殊商品属性。
在处方真正在大规模流出医院之前,这种提前布局的模式前景并不乐观。有行业人士表示,如果主要客户一直是一年半载感个冒、发次烧(推广文中最常用的例子)的年轻的APP使用群体,满足于这种极低频、所需药品价格又相当透露的购药需求,充其量也只是个萧瑟的平台。
当然,人人盯着数量巨大的慢病患者,但是,即使有DTP药房业务的基础,其定位的新特药的目标患者群体,与一般慢病患者并非同一群体。DTP药房业务也是靠医生处方外流来连接患者的,但是连接慢病患者的处方又是从哪里来呢?
药品团购:来了
在药品O2O还面临种种质疑的同时,笔者却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已经有创业企业在布局更大胆的业务——药品团购。
把大量同一种慢病患者筛选出来,或者说进一步需要长期购买同一种或几种慢病用药的数据整理出来,也许也是众多药品O2O的理想。
据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同一规格的药品,出厂价与医院终端售价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品种比比皆是。若制药企业、合作药店能通过移动医疗远程电子处方直送到患者,无疑将为压缩药品售价压缩可观的成本空间。
当然,说得这么扯,用一个PBM模式来总结也可以。但是,这样,恐怕就不是一个APP、一个极具互联网思维的O2O运营团队能承接的了。
但是,据知情人士透露,某移动医疗企业已与社区医院磨合了出了一套初步成熟的“社区移动医疗方案”,并利用社区药房品种不全的基础(问题),顺利通过远程电子处方,导出了一部分药品到药店。
而以社区医院为据点,社区医院医生的上门服务,社区患者个人健康档案的积累,可以很好的纵深度挖掘社区慢病人群,建立关键数据库。而基于这样一种基础,该公司正在筹备药品团购业务。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