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第3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在成都召开。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女士就医改与药改作了主题报告。李玲强调,多年以来,医药流通及医院运作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利益链条,在新的制度没有建立之前,医改难以取得实质性进步。以下为报告内容整理。
近年来,中国医改轰轰烈烈,医改中的“药改”也一直不断倒腾,比如降低药物价格,取消零差率、基药目录、招标等等。尤其是这几年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医疗投入大幅增加,但我们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在制度方面的改革,实际上还并没有改。
从宏观上来讲,我们药品领域的政策框架,包括药品的生产流通,整个这个体系的建立,其实还远远没有做,也还没有改。还有就是我们目前中国很特殊的的现象,其实是愈演愈烈,并没有在这些年的改革中,有多大的改善。
再就是这些年,我们医保制度在快速的建立,政府投入也在快速上升,医改6年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超过4万亿,但资金使用效率并不高,钱去那里了呢?
第一大块就是医保,我们为9亿人建立了医保,,而且大量消耗在药品、耗材上,所以大量的投入消耗在了医院里,只要医院的创收动力不破除,药品器械的生产流通也不会被破除,一直使用的这一条利益链没有被破除。我们看看宏观的,08年卫生总费用1.2万亿,14年的数据是3.6万亿,而这中间,医药在生产流通,算是在这块大蛋糕里面划掉了很大的一块。
其次就是医药流通领域。从数据可以看出,无论经济形势好坏,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超过2位数的增长,这实际上吃的是政府投入不断上涨的红利,但随着经济形势不断下行,医保筹资能力下降,政府投入和医保报销能力不可能一直上涨,所以,接下来必然会面对新的挑战。
大家可以看,我们最好的医疗保险的报销也就在75%,大量的费用还是靠老百姓自己支出的。医改改到今天,如果简单的总结,就是其实还没有改。因为我们要改的就是把过去这个创收的靠药品,靠耗材,靠检查来创收的旧的制度破掉,来建新的制度。但是09年医改这两站已经离开车站了,但是新的制度在哪里呢?新的制度没有建,所以医改这两站还在旧的制度上运行,那么大量的政府的投入,都变化了这辆旧车的燃料。就是在旧的路上添油加水,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巨大的很尴尬的境地。就是政府投入是加大了,但是这个投入并没有使老百姓有获益感。
那么我们下面发展的空间在哪里呢?所以这个就要回头来看,我们国家的药品行业,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大家看,从OECD国家来说,药品大概占15%,但是我们是远超的,我们平均有32%。我们门诊大概要占到50%,住院大概要近48%,但是我们很多医疗投入都变成了药品吃了,我们药品生产在中国是严重过剩的。这个利益链,让老百姓把药品吃了,我们目前的医药行业,小散弱乱的,尽管这些年,我们听到是有很大的改进,规模,集中度都在增加。但是,我们看一看,我们跟国际企业,我们相差距离还是非常大的。
总的来说,目前行业尽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挑战也是巨大的。第一,药品流通行业发展不足,呈现小、散、乱、差现象;第二,以药养医现象严重,药占比过高;第三,百姓用药面临用药需求上升、用药负担加剧、用药安全隐患等问题;第四,医疗保障水平较低且呈现“保不住”趋势,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效率不高。
医改改到今天,行业达成的共识就是要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环环相扣。整个生态环境要变,其核心就是监督管理体系。政府需要保证药品行业形成良性互动,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方位优质优胜。同时要质量、效益、价格的控制和百姓的服务四个点上达到平衡,也就是达到我们常说的用药可及、用药安全、用药合理。一旦行业的生态环境变健康了,企业做好这个趋势就不是一件难事。
此外,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可能还有待于升华。国际上早就有共识,最优的市场结构并不是放任自由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我们应该适度的考虑如何用市场的力量整合中国的医药行业,使其能够真正的做大做强。比如英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对医疗改革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医药市场发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也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