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极早期投资FACEBOOK大获成功的硅谷风险投资人Peter Thiel,现在重金下注生物制药行业。他成立的BREAKOUT实验室,已经投了近20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包括从治疗老年痴呆症,到基因标靶,到肠胃疾病电子绘图等等,都是细分领域技术超前的公司。Peter Thiel下注未来,用互联网技术改变庞大医疗市场某个领域的梦想,一目了然。
还有更庞大的互联网“大象”,闯进了生命科学这个大市场:微软传奇创始人保罗。艾伦,受到母亲患病和自身病痛驱动,投入十多亿美元,设立艾伦脑科学研究所,希望通过实验室小白鼠头脑切片,来绘制人类大脑意识运行基因图谱。这样的设想和行动,爆炸性不亚于当年卢卡斯投拍震撼全球娱乐工业的史诗大片《星球大战》。当然,艾伦的大胆行动,其所能给人类未来带来的影响,是深不可测的:光光目前已经绘制出来的一点点图谱,就已经引发了全球大药企的强烈兴趣,希望在此基础上,展开更多关于饮食紊乱,记忆障碍等世界性难题的攻克研究。
相比之下,中国的医药科技市场,更多还停留在一种原始、粗放式的整合。比如前阵子,领先的中药上市公司以岭药业,就抱怨一直想在中药领域,发起对上下游企业并购,但找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好的标的。这跟公司控制人愿意出多高价格收购有关,但确实也折射了中国医药市场的一个症结:卫生部门的不透明管理和利益小圈子化,严重制约了中国医药企业渠道创新;长久以来对国外新药仿制和医生营销模式的依赖,又使得创新所能获得的利益激励严重不足。
仔细分析当下业绩和股价表现都算强劲的两家疫苗上市公司——智飞生物和沃森生物,也不难看出其正面临后续新品匮乏和研发创新乏力的困境。沃森生物近两年的多起收购,不仅没起到很好的协同增值作用,反倒屡屡被质疑是背后控制人自买自卖,高位套现的资本游戏。
智飞生物创始人长于渠道建设,同默克的独家疫苗包销协议,又成了智飞生物未来几年业绩最重要的来源,自身产品研发和替代国外高价疫苗步伐,反倒远远达不到当初规划速度了。
至于在一年之内,高调宣布连续在糖尿病,乙肝,抗肿瘤领域获得重要进展的贵州百灵,更是被控制人高位大手笔减持,打回了原形。尽管有“苗药之王”的金字招牌,贵州百灵的并购行动,显得更像是配合减持的一种“儿戏”。
由此相比国外医药市场的大整合,中国同行们,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科技突破和前瞻性上,都相形见绌。
悖论的是,由于扶持国产药品政策风向强力刮起,以及政府对国际大药企营销模式以反腐败、反商业贿赂名义深入打击,一时间,葛兰素史克等国际大药企纷纷败退,留出了大片市场空白,给了中国药企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在强烈的市场信号面前,并购整合,确实是实现整个医药行业未来五年大跨步发展的不二法门。
在中国资本市场正在从底部开展一场“回升之旅”时刻,上到监管部门,下到药企管理者,是否能来一场震撼市场的大整合行动,来吹响中国医药市场新一轮大发展号角?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