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到移民,从访学到论文……随着跨国药企行贿案件逐渐浮出水面,跨国药企的“灰色营销手法”也暴露出冰山一角。记者深入采访时,一些医药代表、药科主任向记者揭露了跨国药企“全产业链”的贿赂手法。专家学者认为,只有全面监控,才能彻底粉碎跨国药企构建的“全产业链贿赂”网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西南宁西乡塘法院刑庭副庭长朱梁雄向记者列举了近年来跨国药企行贿的诸多典型案例。他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药企就瞄准了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东南亚市场,通过行贿手段打开大门,实现对市场的占有和垄断,并打击后来者,这是跨国药企采取的一贯做法。”
记者深入采访时,多位医疗专家、医药代表和医院高管表示,跨国药企的行贿手段离不开以下短线、中线和长线三重手段。
——短线投资。给医院药房主任、科室主任医生、副主任医生及主治医生提供相应的免费出国旅游,或者在出国旅游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房费、购物、旅游项目“买单”,这是简单的短线投资。
常年在广西为辉瑞公司销售药品的医药代表向记者透露,旅游回报这样的“短线投资”,往往能够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大幅度提高某一款药物的销售量,最高的时候甚至能同比提高50%-100%。
——中线收益。通过举办医药论坛、学术研讨会、医疗器械研讨会的方式,能够带来较为稳定的中线收益。跨国药企往往采取赞助、冠名举办医药论坛的方式,在论坛过程中强化自身药品或医疗器械的高效、安全,同时以“学术争论”的方式诋毁竞争对手,从而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医药代表张菲菲告诉记者,强生公司通过赞助一个医药论坛,借专家之口,发布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对肝肾有毒性、国外禁止给儿童使用等消息,并推荐使用同类产品扑热息痛和布洛芬。“而强生旗下的两款儿童退烧药泰诺林和美林的成分恰恰为扑热息痛和布洛芬。”
——长线钓鱼。通过给国内医生提供出国进修、访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等机会,“放长线钓大鱼”,待医生归国后大力推荐所使用的药品和器材。
医药咨询顾问胡迪告诉记者:国内使用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医生,70%以上经过澳大利亚人工耳蜗公司的培训,国内的磁共振、彩色多普勒和B超,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西门子设备,而各大肿瘤医院使用的抗癌药物,很多都是来自欧洲和美国的药品。
记者采访的多位法律学和社会学专家认为,医药企业的腐败比起其他行业来说,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更大,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医药企业的制裁处罚力度远低于药企造成的危害,他们建议:应加大打击力度,通过适当方式打破跨国药企的“无形垄断”,以法制手段构建市场竞争机制。
首先是加大对跨国药企市场营销费的监管力度。资深税务监管人员许斌认为,跨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费用完全可以通过税收方式进行监管追踪,对每年开销较大的领域资金流向进行追踪,就能够掌握相应证据。
其次是加大对行贿企业的处罚力度,对涉案的核心人员进行相应的经济制裁,并形成跨国诚信机制。朱梁雄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对跨国药企行贿收益的认定能力,在认定基础上加倍处罚,形成强大的威慑效力;另一方面,由于跨国药企往往将责任归结为“个人行为”,而且往往会采取将遭到法律制裁的涉案人员调往其他国家,因此,我国应在跨国反腐体制基础上,建设跨国药品销售诚信机制,形成对此类人员的“终身追责制度”。
三是以法治手段打破跨国药企的“无形垄断”,构建市场竞争机制。“行贿+技术优势”是跨国药企实现市场“无形垄断”的两大手段,行贿强化了市场份额和巨额利润,巨额利润又加大了自身的研发能力。只要启动药品市场份额调查制度,就能够逐步打破跨国药企基于行贿形成的市场垄断,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