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第24号令”要求,从去年10月1日起,所有药企生产药品时须使用新包装,明确规定药品商品名不得大于通用名的1/2。药品“换装”那么久了,可记者通过走访几家药店发现,百姓显然对这个变化还不太适应,被药品新装“弄糊涂了”。
“新装”亮相百姓不识 “自打去年国庆节后,店里就陆续来了些新包装的药品,从那开始,我们每天的解释工作就多起来了”,一家大药房连锁药店的营业员告诉记者,以前药盒上是商品名大,像“吗叮林”,印得可醒目了,但现在变了,通用名“多潘立酮”不仅字变大了,且位置突出,而百姓熟知的“吗叮林”则小多了。结果一些顾客拿到新药时就犯迷糊,“买错了?”“换包装是不是涨价了?”。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换装”药品价格没有变化。
“换装”让百姓更省钱 “其实,好多老百姓不明白,国家规定药品换包装,实质上就是为了让大家买药不花冤枉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执法人员拿着药告诉记者:感康、999怡克、泰克、仁和可立克,这些频频出现在广告中的药,实质上它们的主要成分一样,都是“复方氨酚烷胺”。但过去老百姓不知道啊,感冒不见好,就想换种药吃,结果换的都是同一种。药钱多花不说,还有可能耽误了病情。
另外,同一类药,市民也可以有所选择,像“扑热息痛”和“必理通”,看新包装,老百姓一目了然这两种药的通用名都是“对乙酰氨基酚”,前者只卖0.6元,后者却要4.3元,看明白了,市民自然就会选择了。
买药也得“换思维”
因此,老百姓在买药时也得换个思维,不要只想着药品的“商品名”,对一些家里常用的药品不妨把通用名也记住,买药时要睁大眼睛,仔细看包装,别把同样的药都给买回家了。
(实习编辑:陈静梅)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