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 > 用药方法

那些药与酒不宜同服?

2007-12-26 11:37:00《家庭用药》

  乙醇在体内是怎么代谢的

  酒进入人体后约20%在胃中立即吸收,其余全部自小肠吸收。乙醇进入体内可以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中,其分布量与组织含水量成正比,例如血浆含水量高于血细胞,所以血浆与血细胞含乙醇量的比约为1.24:1。其次,血流供应充分的组织如脑、肝、肾乙醇的含量也高,很快就达到与血液相近的水平,饮酒后10分钟,脑和动脉血乙醇浓度比例为1:1.18。

  乙醇进入体内约90%~98%在肝脏内氧化代谢,其余以原形由肾脏(尿)或肺脏(呼吸)排出。饮酒量大时,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这时从肾脏排出的量虽然增加,但也不超过10%,因此增加呼吸量或尿量并不能明显改变血液中乙醇的代谢速度。

  乙醇代谢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这一阶段速率恒定,是决定乙醇在体内消除速率的主要步骤;第二步乙醇继续氧化为乙酸;最后再由乙酸氧化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乙醇与药物同用后可引起哪些后果

  巴比妥类药物乙醇与巴比妥类催眠药都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同时服用后可使这种作用明显加强(这种作用很可能不仅是相加作用)。最明显的危害是倦睡加重、反应灵敏度降低、注意力分散和协调能力变差。有的老年人睡前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同时还喝一杯酒,当他们半夜起床小便时,则步履蹒跚易跌倒。苯巴比妥、巴比妥、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等都属于这类药。

  【临床试验】有人做过试验,受试者夜间服用催眠药戊巴比妥100毫克,次日清晨饮酒0.5毫克/公斤之后,动作协调能力明显下降,且较两者单独服用时要严重得多。

  人体血液中当乙醇浓度达100毫克%、苯巴比妥浓度达0.5毫克%时,即可导致死亡。而乙醇和苯巴比妥单独应用时的致死浓度分别为500~800毫克%和10~29毫克%。

  苯二氮类药物乙醇与苯二氮氮类安定药合用,将会增加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如果患者意识不到这种影响,很可能在从事一些具有潜在危险的活动(如驾驶)时发生意外。有些人晚上睡前服用某些苯二氮氮类药物,次日仍有相当的量蓄积在体内,当患者饮酒时,药物与乙醇会发生相互作用。乙醇还能促进这类药物的吸收,如果酒后服药可能使其血药浓度升高。这类药物可使乙醇的有害作用增加20%~30%。苯二氮氮类药物和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具有相加性,其程度与药物的种类、用药量和饮酒量有关,其中地西泮(安定)的作用较强。

  常用的苯二氮氮类药物有:溴西泮、溴替唑仑、氯氮氮(利眠宁)、氯巴占、氯噻氮钾、地西泮、氟西泮(氟安定)、硝西泮(硝基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替马西泮、三唑仑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等。饮酒者也应禁忌服用这类药物,因为合用后可产生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引起低温性昏迷。这类药会使驾驶、操作危险机械以及从事其他复杂工作的人的精神性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这种效应在用药初期最为显着。

  【临床试验】乙醇加阿米替林: 21名正常受试者饮酒并使其血中乙醇浓度达80毫克%,对他们进行与驾驶有关的三项运动技能测验。测试结果均受影响,加用阿米替林0.8毫克/公斤后,测验的结果更差。

  洋地黄类药物大量乙醇可降低血钾浓度,这种变化足以增加机体对洋地黄类药物的敏感性而致中毒。心功能不全患者乙醇中毒时自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可能与此有关。

  舒张血管药乙醇扩张血管的作用可增强其他舒血管药的作用,例如可以加强硝酸甘油的作用。另外,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直接扩张血管的降压药)时若饮酒,也可增加其降压效果,使血压难以控制在平稳的范围之内。

  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异搏定)能使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并可维持较长时间。可能是维拉帕米抑制了肝脏对乙醇的代谢,因而减少了乙醇的体内消除。乙醇和其他钙通道阻滞药的相互作用未见报道。

  【临床试验】受试者每天口服维拉帕米80毫克,饮用乙醇0.8毫克/公斤体重,血清乙醇浓度虽只增高了17%,但足以使得血液中乙醇浓度超过安全驾驶的标准,而且这种作用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降血糖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大量饮酒后,可出现低血糖现象,甚至昏迷。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若饮酒,也可引起很严重的低血糖症。

  水杨酸类药物阿司匹林和乙醇均能损伤正常的胃黏膜,一旦胃黏膜的保护层受损,则引起表皮细胞脱落,进而损伤毛细血管而导致出血。阿司匹林明显延长出血时间,乙醇可加重这种状态。另外应警惕,饮酒过猛或过量后应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能导致胃溃疡。

  【临床试验】研究人员曾对13名受试者进行观察:不使用药物时消化道每天的失血量为0.4毫升;单用乙醇不会增加消化道的出血量;服用2100毫克普通阿司匹林后,失血量为3.2毫升;服药而又饮酒者,每天平均失血量则达5.3毫升。对患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失血量与阿司匹林和乙醇共同摄入状况成正比。内窥镜检查发现,合用阿司匹林和乙醇后,能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

  抗胆碱药服用阿托品或格隆溴铵时饮酒,会明显降低人的注意力,因而削弱驾驶或从事其他具有潜在危险工作的能力。

  【临床试验】研究人员让受试者服用0.5毫克的阿托品或0.1毫克的格隆溴铵,合用乙醇0.5毫克/公斤体重之后,他们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和动作协调性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甚至有所改进,但对注意力的损害极大,可使驾驶更具危险性。

(责任编辑:梅一多)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