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品 > 识药辨药

如何辨别非药品冒充的药品

2010-09-22 01:35:0039健康网社区

  在药品市场监管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以食品、保健用品、消毒产品等冒充药品向消费者出售的问题。如何识别并正确处理非药品冒充的药品呢?

  我们先来分析其特征。

  1.选择特定的销售对象。非药品冒充药品通常以老年人为销售对象,经销商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求治心切、时间充裕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推销。

  2.进行虚假的广告宣传。经销商一般会选择在产品销售地有较大影响的媒体,展开集中式、大篇幅、连续性的广告宣传攻势,大肆吹嘘其产品在治疗某种疾病上的神奇功效,甚至以患者、医生的名义做形象广告。

  3.借助“义诊”等大型活动。经销商往往不惜重金,聘请在销售地有一定知名度的医生开展“专家咨询”“免费检测”“义诊”等活动,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诱导其购买产品。

  4.经常变换销售地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主要模式。经销商举办的销售活动在一个地方一般只进行三五天,且活动时间大都选在清晨6时至7时,以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管。

  5.现场“煽情”诱导消费。经销商每到一地,大量散发传单,寄送邀请函,以开办讲座等活动为“诱饵”,将群众聚集到经销商临时租用的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通过极具煽动性的宣传,诱导消费者盲目购买其推销的产品。

  6.产品质次、价高、无效果。以食品、保健用品等产品冒充的药品,一般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设备简陋,原料成本低廉,完全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而价格却很高。经销商往往鼓动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数疗程的产品,以达到所谓“疗效”。

  一些不法人员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不仅延误患者及时接受正规治疗的时间,加重其经济负担和健康损害,而且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对此类行为,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应按假药论处。因此,药品监管部门除了应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为己任,主动管辖此类售假行为,还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注意搜集确凿证据。药品监管执法人员要亲临现场,深入调查,注意收集产品的广告宣传资料、产品说明书等书证,对产品实物应及时予以先行登记保存,同时,收集销售现场的视听证据和已购买产品的群众的证词。

  二是注意手续的完备。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之规定,对假药、劣药的处罚通知,必须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而假冒药品的产品在检验机构由于无检验标准而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检验,对此,可由药品检验机构出具该产品无检验标准的报告。

(实习编辑:朱燕梅)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