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的数量占地球生物种群数量的80%以上,在海洋复杂而恶劣的生态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经过长期的进化,产生了与陆地生物不同的代谢系统和体内防御体系,存在大量的化学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特异、陆地生物无法比拟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1,2],因而吸引了众多科学家从海洋天然产物中寻求治疗药物。
1海洋药物的国外发展概况
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始于1964年日本学者对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的研究,而于1968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IC)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抗癌活性筛选使海洋药物的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3]。NIC每年要研究和检测上万个不同的天然产物,其中1/4来自海洋生物。研究表明,从海洋植物和动物中提取极有应用潜力的新化合物是真正可行的。如从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一种头孢霉菌株,后经进一步的研究发展,采用半合成方法合成出系列的头孢类抗生素,其中头孢菌素钠(cephalosporinnatrium)成为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并开发成功的第一个“海洋新抗”,开创了开发海洋新抗生药的先例。从海绵中获得海绵尿嘧啶核苷(spongouridine),后研究成功合成方法,获得有效抗癌药物阿糖胞苷(arabinosidecytosine,Ara-C),目前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在深海对海洋生物取样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以及研究技术的限制,发现的药物种类远不如陆生的多,发展速度相形之下也比较缓慢[4]。
直到80年代后期,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先进设备不断问世,研究技术不断完善,再加上现代化的贮藏、药物制剂技术,尤其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使海洋药物的广泛开发成为可能。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获得不少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已从海葵、海绵、腔肠动物、被囊动物、棘皮动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得到多种新型化合物,主要生物活性表现在抗菌、抗病毒、止血、镇痛、抗炎、抗肿瘤和心血管等方面[1,3~5]。如从海蛤Cyclinasinensis提取的蛤素(mercenene)有很好的抗癌作用[3,4];存在于海鞘Trididenmunsolidum中的膜海鞘素(didemnin)为强的抗肿瘤、免疫抑制剂[4];从鲸鲨软骨中提取的6-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sulfateA)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1]。另外尚有从黄海葵AnthopleuraxanthogrammicaB提取的新型强心药物海葵毒(anthoplearin)A和B[6,7],从鱼类提取的用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1,8,9]等。其中如膜海鞘素等已进入临床研究。
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药用资源,当今世界各国有关专家和学者已将寻找新药的目光和研究的重点、方向逐步转向巨大的海洋,以开辟新的药源[5]。目前工作多数由美、日、欧洲的科学家联同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制药公司如史克、施贵宝等共同进行。从目前海洋生物药物开发情况来看,藻类及海绵、软体生物、藻苔虫等一系列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某些海洋植物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新型海洋药物来源。人们期待从海洋中获得攻克疑难病症的海洋新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海洋药物国内开发现状
2.1发展现状及研究水平:海洋药物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海洋药物约10种。直至李时珍《本草纲目》,药物总数达1892种,其中海洋药物近100种。
我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浩翰辽阔,海洋生物资源及其丰富。80年代开始,我国利用高科技手段陆续开发出一些海洋药物,包括河豚毒素、珍珠精母注射液(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刺参多糖钾注射液(抗癌)、海星胶代血浆、角鲨烯、褐藻淀粉硫酸酯、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sulfate,PSS)[10]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首次提取成功的河豚毒素,可代替吗啡、杜冷丁等起止痛作用,不成瘾,并有镇痉、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藻酸双酯钠是我国首创的半合成海洋新药,经临床应用证明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粘度综合征的防治具有显著疗效。
90年代之后,分离、提取技术更加成熟,现代研究手段更加先进,运用海洋生物工程技术先后发现甘糖酯(propyleneglycolmannuratesulfate,PGMS)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具有抗凝、降血脂等作用;“海葵素AP-Q”强心多肽的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中山大学从25种软珊瑚及5种海绵中提取、分离、测定了44种新化合物结构,发现了一批具有显著药理作用的海洋天然化合物,分别具有抗肿瘤、解毒等作用,以及牡蛎等具有保健作用;福建海洋研究所首次发现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海洋新抗生素。这些成果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科研成果显著,并涌现出一批从事海洋医药、保健食品、新材料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能高效表达螺旋藻蛋白、藻胆蛋白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从中华大蟾蜍中分离出17种化合物,其中部分为新发现的化合物,在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成果鉴定会上被评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一级成果;从螺旋藻中分离提取的多糖和蛋白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杀伤作用,并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等。
2.2存在的问题: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并不太大,但从国内海洋药物的整体发展来看,多数科研成果仅停留在研究阶段,且基础研究为多,成果应用研究少,故难以向生产转化,虽然研究水平已属先进,某些成果亦为国内外领先,但科研与产业化脱节,产业化进程慢,无法产生预期效益。
这一方面是由于研究单位对于成果的转化不够重视,在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力量投入太少,同时也与国内大型制药企业较少介入该领域有关。
3展望
我国有12亿人口,是个医药品需求大国,医药市场巨大,但目前国内新药研究多以仿制国外药品为主。随着国内进一步改革开放及今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西药的仿制将越来越困难,同时企业将面临国外著名大制药公司的强力竞争(世界最大的25家制药企业已有20家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厂),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研制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除了要重视产业化的研究发展之外,我们尚可借助企业的优势,加上国内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临床上急需的具有特色的新产品。这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大型制药企业作为海洋药物示范基地,参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产业化,加速产业化进程。
另外,在我国中药宝库里有大量的组方,若再配以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独特的配方,将会具有独到的治疗效果,由此制备成的新产品将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有望为中国企业在世界制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
(实习编辑:陈占利)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