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忽凉忽热、气候多变。据统计,自今年3月5日开始,本地涌现出大量的感冒发热患者,3月份同比中医院门急诊量暴增近40%,部分是全家患上感冒的。
感冒从临床来讲,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简称上感。病原体以病毒感染为多,细菌感染为少,也可合并出现。同样的感冒发热,中医、西医治疗有没有差异,是否像民间所说那样:西医来得快,中医就是慢?
引发感冒的病毒有200多种,如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等引起较为常见。
目前西医尚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对病毒感染的疾病一般采取对症处理,而不主张使用抗生素。西药对症使用解热镇痛药类药物,甚至使用激素让发热病人退烧降温,优点是便利,可以口服、打针,不久可获退烧,而且服用携带方便,对症见效快。缺点是退热后易反复,整个病程为3-5天,甚至7-10天也不少见,并且有食欲减退,出虚汗、精神不振等明显的副作用。费用较贵。
中医治疗主要根据发热各型辩证施治,标本兼治,中药成药主要有感冒灵、强力银翘片、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等,没有直接退热的纯中药制剂。中药治疗的优点是一旦对症,效果显著,退热后一般不复发。专家曾经对2年前所发生的“非典”病人的退热时间作出过权威结论:合并使用中药组为平均退热时间缩短至七天,西药组要14天。中药的缺点是口服制剂效果跟西药比相差不大,而汤剂从煮药到服用耗时一般要45分钟,口感差,外出时服用不方便。综合临床效果看,我们认为治疗外感发热还是中药的汤剂效果最好,见效看似较慢,但退热很少反复。特别是我们专科开发的中药组方,兼顾了岭南地区的发热特点,组方内有中药,有草药,凉温并用,兼顾夹杂证,汤剂煎服,每天两剂,实际退热疗程多数仅为2天以内,且整个治疗期间食欲不影响,精神也较好,费用更是低至20-30元钱。
部分感冒发热患者比较盲目相信静脉点滴抗菌素类药物,认为见效快,主动要求医生开抗菌素类点滴,造成医生两难,实际有害无益。
最后,如何防止感冒?下面一些简单的做法,对任何年龄的人都很有帮助。
1.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感冒病毒靠空气和飞沫传染。避免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活动如酒楼餐厅,减少大型集会活动,不要出没在人群集聚的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人多拥挤的公共汽车需注意开窗通气。
2.户内窗常开晨起后开窗通风。每日早晚用食醋在房内各蒸一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家人有流感时可用此法)。
3.每天多次肥皂洗手,平时常用水洗脸,可洗去手上和脸上的感冒病毒。
4.天气变化注意衣服保温,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饮食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煎炸油辣肥腻食物少吃。
5.用大量服用药物和大运动量消耗体力预防感冒均是不可取的。在流感期间,用板蓝根15克,野菊花10克,贯众10克,水煎汤加糖少许,随时当茶饮。可以有预防作用。
(责任编辑:黄镓欣)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