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最近,有关“悍匪”胡益华的凶杀案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并带来一系列对他杀人动机的猜测,有的以他在凶杀现场微笑的反常表现,直接推出,其有严重的人格障碍问题,反社会,反人类等等,为此,小编带着诸多疑问就“攻击型人格障碍问题”,采访了广州市中山三院精神科的王相兰主治医师。
专家简介:王相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
1996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2003年取得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现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抑郁障碍临床诊疗及其脑机制。
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非典型意义上的精神疾病
攻击型人格障碍,按字面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即在人格上出现了攻击性,有了障碍,按王相兰医生的专业解释,主要表现在情绪的冲动和行为的暴力及不计后果上,也可以叫做冲动性人格障碍,此外,还有一种类型称为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另外,王相兰医生补充介绍,目前有一种观点是,攻击型人格障碍并非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疾病,因为一般疾病都有起病、发展、转归的过程,而人格障碍并不如此。
目前各类人格障碍划分为许多种类,王医生也一一阐释:具体依据在人格某一方面偏离更为突出而划分,如强迫型人格障碍病患,主要是追求完美,谨小慎微;偏执型,最主要体现是敏感多疑,凭空设想别人有意针对他;癔症型主要是富有表现色彩,情感特别丰富,自我暗示比较强;分裂型,主要表现为一种情感的淡漠,行为的孤僻,让人感觉没有什么亲情,在人际交往方面做得比较差。
人格障碍起因于人格形成“黄金期”
在疾病学上,有“潜伏期”这个概念,作为精神类疾病,人格障碍的“潜伏期”比较不好界定,对此,王医生表示,人格障碍的形成主要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因为这一阶段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为一下谈及人格这一精神学科词汇,怕小编不理解,王医生拓展性解释,人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遗传,即先天因素所致,对于这一部分人格特征,心理学上称为气质,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和胆汁质,分别在情绪和行为方式及智力活动方面有不同的表现,但无所谓好坏。人格另一方面指人的性格,即人的社会属性,更多带有社会经历和成长环境的烙印。
儿童和青少年期是大脑发育黄金时期,是主要的人格形成时期,也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期。
攻击型人格障碍病患不是“老好人”更不是“恶魔”
对于采访中的问题“攻击型人格障碍和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哪一种对社会危害更大?”王相兰医生一时笑起来,他解释,不能特别地去比较二者之间程度的差异,主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性格会比较外显,让人觉得脾气比较暴躁,也正因为如此,周围人都明白他的情况平时交往会多加注意,尽量不去招惹他,随之,危害可能降低也可能较少造成危害。
被动型攻击型人格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面看上去比较安静,顺从,一般不发表反对性意见,也少见攻击型行为,但并不表示没有情绪和行为,当他的反常“攻击”出现时,会让周围人防不胜防,即会用一种非直接的攻击方式去“报复”。
了解了两种类型人格的发病“原理”,王医生特别提醒,更应该注意到的是,人格障碍患者并非时时刻刻处于此种病态状况下,一般综合多种状况才会出现攻击倾向,不可随便猜测,推断别人“病发”。
采访中提到的“胡益华案”,王相兰医生给出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不能随便对人下定论,认定他就是患有相关的某一种人格障碍。在对犯事者的动机没有特别了解的情况下,不能凭别人三言两语的描述下结论,网络或其它类媒体上的分析很多只是个人简单的判断,绝对不同于临床诊断结果。
在精神病学界,评判病理状况时,要看症状持续时间上的长短,一般假设某人出现了这样的病症,也并非就会一直处于非正常状态里,只有在一定情境才发作。而且,作为发病基础,人格障碍可能又复合或重叠了其它类心理疾病。
相较传统媒体,网络空间存在大量话语权,也因此带来虚假邪僻信息泛滥,作为网络信息把关员,对于一些突发性重大灾难事件或可能对社会负面影响比较大的报道须反复求证用事实说话,不能只顾着抢占先机,失掉为人处事的原则和立场,如此,方才不失一个有责任感有独立人格的信息传播者的道德规范。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