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主要指脑)动脉管壁的局部异常扩张﹑膨出﹐常呈囊状。瘤体常很小﹐故一般不引起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本病以中老年多见﹐本病高峰年龄是40~60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本病的主要危险在于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50%的病人死于首次的蛛网膜下腔出血﹐25%死于10年内的第二次出血。半数以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系动脉瘤破裂所致。动脉瘤的发生率约为0.5~1%。因颅内动脉瘤反复出血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应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以便及早发现动脉瘤并积极予以外科处理。
病因 可分五类。先天性动脉瘤亦称囊状动脉瘤﹐占80~90%﹔其它四类(细菌性动脉瘤﹑外伤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夹层性动脉瘤)均少见。先天性动脉瘤的发展有三个主要因素﹕动脉壁发育缺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这三个因素在不同年龄组的病人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儿童期以前发育缺陷起主要作用﹐在中年人三个因素都起作用﹐而到老年则动脉硬化和高血压起主要作用。
解剖分布 颅内动脉瘤好发于脑底大动脉环(威利期氏动脉环)的动脉分叉或分支处。主要位于前半环的颈内动脉系统(占87~97%)﹐位于后半环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者只占5.5%。劲内动脉瘤指从入颅腔到分为大脑前﹑中动脉分叉部这一段颈内动脉上发生的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41.3%。大脑前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3。前交通动脉区的动脉瘤最多见﹐占28%﹐单就此一部位来讲﹐居颅内各部动脉瘤之首。大脑中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5。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较少见。综上可见﹐颅内动脉瘤似乎好发于某些特殊部位﹐即前交通动脉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部﹑大脑中动脉的分叉部和基底动脉分叉部﹐这四个部位的动脉瘤约占所有动脉瘤的70%。
病理 先天性动脉瘤呈囊状﹐亦称囊状动脉瘤。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袋状膨出﹐有的呈分叶状﹐有的形态不规则。直径2mm~12cm﹐83%的动脉瘤最大直径在1cm以下。大于2.5cm者称为巨大动脉瘤。动脉瘤远侧最突出的部分称为顶(或底)﹐与载瘤动脉相连的狭窄部称为劲(或基部或瘤蒂)﹐在顶与颈之间的囊状部分称为体部或腰部。一般动脉瘤囊大者﹐其颈部也较粗﹐反之亦然。
(实习编辑:陈俊琦)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