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触重建( synaptic reorganization)
大脑可塑性研究是目前癫痫病因学研究热点之一。突触必定是神经元可塑性的重要部位,行为上的可塑性归因于突触活动强度的可塑性改变。突触可塑性重建的结果常使海马结构的兴奋性得以加强,从而导致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出现癫痫反复发作。大量研究证实,海马苔藓纤维异常发芽及突触结构和功能变化,是颞叶癫痫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日后癫痫长期反复发作的原因。在癫痫患者和红藻氨酸诱导的癫痫动物模型中,可见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发出的苔藓纤维出芽形成异常的轴突,即突触重建,是发作相关的神经元可塑性的重要证据,异常的神经元突触重建与癫痫的发病有关。因此认为,异常的神经元突触的重建及胶质增生与癫痫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学者们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外伤性癫痫动物模型各种突触重建标志物,发现外伤性癫痫发病机制与突触重建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为外向生长的轴突提供导向作用的有四种主要的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s、net rins、ephrins 和slit s ,在成年脑突触重构和苔藓纤维发芽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由此提高致痫性 。它们通过接触吸引和接触排斥、化学吸引和化学排斥四种机制参与了轴突生长,即突触重建。姚源蓉等应用铁离子杏仁体注射制作创伤性癫痫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protein , GFAP) 和突触素( synaptophysin , p38) 表达水平,探讨海马突触重建及胶质增生与外伤性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结果发现注射侧海马锥体细胞大量脱失,双侧海马组织各区均有胶质细胞增生,齿状回突触重建,本研究结果提示,海马组织的胶质增生、神经元脱失和突触重建是外伤性癫痫的病理学基础。朱逐强等对戊四氮点燃的癫痫大鼠研究发现,大鼠注射戊四氮后引起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可塑性改变,这些形成异常神经元放电环路与最终诱发癫痫发作有关,苯巴比妥可抑制异常神经网络的建立,预防癫痫发生。有学者对外伤性癫痫大鼠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eCl2 皮层注射可以制成PTE 动物模型,并证明与核因子2kB (NF2kB) 表达相关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可塑性变化在PTE 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NF2kB 表达增加可能为FeCl2 致痫的共同途径 。张进等在外伤性癫痫大鼠海马突触重建的研究中,提示托吡酯可通过抑制突触重建的形成,减少痫性放电,从而控制癫痫发作。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形成异常突触重建与外伤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抑制异常的突触重建可能为临床治疗PTE 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综上所述,大量的自由基产生和异常突触重建与PTE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一些研究显示维生素E、维生素C、谷胱甘肽和胡萝卜素是动物最常见的自由基清除抗氧化剂具有阻止癫痫发作。这些研究结果为治疗和预防PTE 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阐明PTE 发病的具体机制。
(实习编辑:陈俊琦)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