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监测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异常变化 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应用GCS评分及时有效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效帮助救治。测试时,保持室内安静,患者取仰卧位,暂停心电监护和床边治疗(输液不停)。测试时,刺激部位相对固定,语言音量适中,并尽量使用患者能听懂的语言。通过呼叫患者的姓名,简单对话,用手轻拍、捏、针刺患者的皮肤,压迫眶上神经等反射,观察患者有无呻吟、皱眉、肢体活动等反应。了解患者有无吞咽、咳嗽及睫毛反射,了解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是否灵敏。颅脑损伤患者在严密观察瞳孔、生命体征的同时,进行GCS评分,能准确及时地反映患者病情变化。该类患者术后GCS评分逐渐上升是病情好转的标志。监测患者的血压是否进行性升高,脉搏、呼吸的变化,能及时有效判断病情,进行救治。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损伤患者可因意识障碍、气道不通畅,出现周围性呼吸障碍。亦可因病情危重,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应勤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头偏向一侧,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因舌后坠而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痰黏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每6h 1次,可加用α-糜蛋白酶1支、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中流量氧气吸入,每分钟3~4L。有舌后坠时,用舌钳外包纱布将舌拉出或抬高下颌,以畅通呼吸道。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温度宜在32℃~34℃,湿度在40%~60%。注意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定时做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 深静脉置管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硅胶管经皮肤穿刺置管于深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营养液,建立长期输液途径,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轻护理工作量。穿刺前,应耐心、细致对患者的家属进行解释,讲解深静脉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消除家属的紧张和恐惧。穿刺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穿刺后及时更换敷料,穿刺点定时消毒,一般每周2次。输液完毕,用50u/ml肝素液3~4ml封管。每日输液时及时更换输液瓶,仔细检查输液各系统连接点,进行必要妥善的固定,严防空气栓塞而引起的严重后果。
4 降低颅内压 由静脉输强力脱水剂以缓解病情,定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时间,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控制流体摄入量,避免一切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劝慰患者安心治病,避免情绪激动、血压升高而增加颅内压力,适当应用镇静剂缓解头痛。
5 预防因脑脊液漏而发生的感染 观察脑脊液漏的方法:将血性液滴于白色滤纸上,如见血迹外围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可判断为脑脊液漏。护理措施:取头高位,床头抬高15°~20°,维持到脑脊液漏停止3~5天,其目的是利用重力使脑组织贴近颅底硬膜漏孔处,促使漏口粘连封闭。于外耳道口放干棉球,浸透后及时更换,24h计算棉球数,估计脑脊液漏出量,及时清除外耳道内血迹及污垢,防止液体引流受阻而逆流,禁做耳鼻道堵塞、冲洗、滴药,严禁经鼻插胃管或鼻导管,禁做腰穿,避免擤鼻涕、打喷嚏、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按时应用抗生素,并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6 营养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胃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逐渐显著,由于伤后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残率、病死率,故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为宜。颅脑损伤急性期自主神经功能混乱,进食易呕吐,在伤后72h内宜采用胃肠外营养,3天后因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消耗,所以主张胃肠内营养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好的胃肠内营养,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所以由胃肠内营养所引起的各种潜在的并发症不应忽视,主要并发有:(1)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滞留。(2)血糖紊乱:高糖血症、低糖血症、高钠血症性脱水、维生素缺乏。(3)机械性并发症:误吸、脱管、堵管。
7 排尿、排便 昏迷患者常有排尿功能紊乱,可留置导尿管。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做好导尿管的护理。定时开放,训练定时排尿功能。
8 卫生 每日擦身1次,头发护理早晚各1次,每日会阴清洁和洗脚各1次。口腔护理每日2次。
9 安全 实施保护性安全措施,加床档以防坠床。剪去指甲以防止抓伤;取下义齿,以免舌咬伤。
(实习编辑:陈俊琦)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