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的益处主要是指生理方面,而现代的全面健康概念还包括心理健康。糖尿病人由于受到病情影响,需要长期用药,日常生活也相对受到限制,再加上神经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容易出现烦躁、忧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会加重病情。而运动不仅能改善生理健康,还能够促进心理健康。
1985年,国外就有学者专门研究运动对心理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长期轻到中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有治疗作用。其原理是:身体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可使情绪紧张、心情变化,应激反应增加,而适度的有氧运动可降低肾上腺素受体的数目和敏感性,减轻应激反应,使心理反应协调平和,更能够提高自信心、锻炼意志、提高耐力。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做不情愿或带来压力的事情时,容易感到疲劳;而做心甘情愿的事情,就会感到相对轻松,这就是心理因素参与的结果。运动的过程是个人有意愿的主动参与过程,并非被动,有促进身体健康的积极意念伴随运动始终,在带来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那么,糖尿病病友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有些什么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不同的并发症又如何对症运动?下面,我们就来解答,以帮助病友快乐、健康运动。
一.运动前:
1.首先要确定自己有无运动的禁忌症,如不适宜运动的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活动性眼底出血等;
2.最好进行一下血糖的自我监测,血糖过高(大于16.0mmol/L)或者血糖过低(小于3.6mmol/L),都不能进行运动,否则会引起代谢紊乱;
3.补充一定的水分,以保证身体运动的需要;
4.选择好场地,穿合适的衣服、鞋袜,冬季的衣服要宽松、保暖:
5.准备好一些饼干、糖果等食品,万一出现运动低血糖时食用;
6.外出活动最好结伴而行,并带上病情卡,标有姓名、年龄、病情、用药及联系电话,以便意外时救助;
7.先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或热身运动,这可以活动一下肌肉、关节,以免拉伤,同时使心跳、呼吸逐渐加快,以适应下一步的运动。
二.运动中:
1.要随时自测心率、呼吸等,如过快应及时减低活动量;
2.要循序渐进,平时体育锻炼较少者,运动量要逐步增加,不可过急;
3.运动中应注意观察身体状况,适时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
4.注射胰岛素及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如在药物作用高峰期运动,锻炼30分钟后,可酌情补充一定数量(10~15克)的含糖类食物,以免血糖过低:
5.运动中一旦出现视物模糊、头晕、大量出汗、心跳急剧加快、面色苍白等情况,很可能是发生低血糖,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马上吃一些含糖的食品,如已神志恍惚,应立即喝糖水,并送医院治疗:
6.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头晕眼花、心跳缓慢无力、意识突然丧失,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减慢等症状,很可能是由于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突然进行的剧烈运动导致心脏或脑部供血不足,出现了“心源性晕厥”。此时应立即将病人平躺,松开衣领、腰带,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阿托品等,叩击心前区,手掐人中穴,进行辅助人工呼吸,休息一会儿,一般就会缓解。如无效,应速送医院。
三.运动后:
1.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止活动,应进行一些恢复性运动,如伸臂、弯腰、步行等,直到心率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2.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即使没有出现低血糖,也要主动补充一些食物和糖分,以免发生运动后延迟性低血糖;
3.运动后及时擦汗,以免受凉,并对运动量大的部位进行适当按摩:
4.运动恢复后及时洗澡,不仅可以清洁皮肤,同时也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起到帮助消除疲劳的作用;
5.仔细检查足部皮肤等部位有无运动造成的损伤;
6.运动后检查血糖,做好运动日记,记录运动的好坏反应和血糖变化。
四.并发症病人的注意事项:
1.有下述情况时应避免运动:
(1)各种急性感染;
(2)严重肝衰、肾衰、心衰;
(3)轻度活动即发生心绞痛,新发的心肌梗死(4周内);
(4)最近发生的血管栓塞;
(5)严重换气障碍疾病;
(6)严重眼底出血;
(7)有酮症酸中毒。
2.不同并发症时的运动建议:
视网膜病变:
轻度——可选择一般的有氧运动,避免举重等闭气活动;
中度——可选择一般的有氧运动,避免头部向下等用力活动;
重度——也就是增殖期的视网膜病变,有眼底出血的危险,那就要严格地控制运动。建议仅做一些轻度运动。如果进行激光治疗后,病情稳定了,还可以进行一些中度的运动。
冠心病:
轻度供血不足——可选择一般的有氧运动,避免举重等闭气无氧活动;
偶有心绞痛、陈旧心梗——可选择步行、做操、打太极拳等轻度运动;
频繁心绞痛或急性心梗——避免运动。
脑梗死:
急性期——避免活动;
亚急性期——必要的床上局部活动和尽可能的被动活动;
慢性恢复期——针对需要加强(尤其是瘫痪部位)的功能进行训练,必要时用辅助器械。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