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介绍,这种手术比普通内窥镜手术稍微复杂一些,约持续40分钟,手术后病人即可步行回家。临床试验表明,该手术不良反应很小,病人术后只会出现呕吐或腹痛等症状,且可自行消失。据悉,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明年还将在智利、巴西、美国和荷兰的一些医疗中心进行大规模的试验。
还有一种“水囊内置”治疗肥胖症的方法,即通过胃内窥镜,在胃腔里放入一个鸡蛋大小的水囊,使胃产生饱胀感,这样患者会自动减少1/3乃至1/2的食量。这种方法无痛苦、没有外表损伤,不仅适合肥胖人群,而且也迎合了一些看起来不胖、又希望更苗条的白领女性的需求。目前国内的中山医院已引进了该项技术。
胰岛细胞移植又有新技术
治疗糖尿病又有新技术,这项技术是由一个巴西医生和几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成功的,利用这项新技术,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手术后出现的排斥现象。
在实行胰岛细胞移植手术的过程中,为克服排斥反应,患者必须服用有削弱自身免疫功能等不良反应的抗排斥药品,从而大大增加了感染和罹患癌症的危险,而这项新技术可降低该危险,使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手术。
该技术是将分离出的动物胰岛细胞用聚合物制成的薄膜包裹起来再植人病人体内,细胞产生的胰岛素可穿过这层薄膜进入血液,但是患者自身的抗体却不能透过薄膜接触胰岛细胞,因此可避免出现排斥反应和由此产生的并发症。
目前该技术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如果能找到最佳的高分子材料,彻底解决生物相容性、排斥性和抗凝血性,则是非常有希望的。据介绍,这种利用薄膜包裹的细胞移植疗法有望在5年内用于临床。
人工胰腺:胰岛素治疗的发展方向
目前,胰岛素药物疗法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不能严格按照生理需要给药,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药量小则疗效不好,用药过量又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同样危及生命。采用胰脏移植虽然可行,但是存在排斥反应、器官来源等问题的限制,不能实现普及应用。目前,有关人工胰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
最近,英国科学家准备对新研制的人工胰腺进行测试,如果试验成功,它将给数千名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带来新希望。人工胰腺是由剑桥大学专家开发的,它主要是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也就是儿童和年轻糖尿病患者。这种新型“人造胰腺”由一个传感器和一个纸片大小的胰岛素注射器组成,传感器通过与人体皮肤相连的电极实时监控患者的血糖水平,当发现患者血糖高于正常标准,传感器的内置电脑芯片就会向注射器发送指令,为患者及时注射胰岛素。另外,这种“人造胰腺”还装有记忆芯片,可以记住病人所需注射胰岛素的剂量。为防止感染,“人造胰腺”需要每隔三四天就更换一次,不过和不间断地注射胰岛素相比,它还是方便多了。
新一代糖尿病药物:Byetta
2006年11月21日,欧盟委员会已批准了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Byetta(exenatide)的上市申请。研究表明:对二甲双胍、磺脲类药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Byetta可改善血糖控制,这是首个新型的肠促胰岛素激动剂。2006年9月21日,欧洲药物管理局下属人类使用药物委员会对该药物做出了正面评价。2005年4月,美国FDA已经批准了Byetta的上市申请,并已于两个月后在美国上市。
Exenatide是由大毒蜥(美国西南部产)在吃老鼠、鸟蛋及其他食物时分泌的一种毒素衍生物,是新发现的一种全新2型糖尿病治疗药;而Byetta(肠促胰岛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品的新型降血糖药物,注射后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Byetta只在血糖水平较高的时候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恢复2型糖尿病患者丧失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反应。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类药物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作用方式来发挥作用的,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恢复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Byetta代表了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一代药物的诞生,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应用,将使很多难治性糖尿病患者得到良好的控制。
结束语: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尚未被揭开,所以,目前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迟不到人们所期望的准确诊断和彻底根治。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糖尿病的认识会更加深入,征服糖尿病的愿望终会实现。
(实习编辑:陈静梅)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