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杂志

监控糖尿病的“金标准”

2007-10-27 13:17:0039健康网社区

  目前我国仅有不到3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达到亚太地区的控制标准,换句话说,70%~80%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无明显疗效。
  为什么糖尿病治疗达标率如此之低呢?原因是多样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对糖尿病病情不监测。有些糖尿病患者只知道盲目治疗,却不知会因为对糖尿病的无知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久将会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烂脚等。
  
  “小测验”和“期末考试”一个都不能少
  糖尿病病情的监控是糖尿病治疗达标的保证。但很多患者认为监控了餐后或空腹血糖就足够了,这其实混淆了监控指标与诊断指标。正确的方法是:除规范化监测血糖外,还应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打个比方,日常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检测,是反映患者抽血时瞬间的血糖水平,就好像一次平时“小测验”,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则相当于一次“期末考试”,可稳定反映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时的两个指标,人们一般都很熟悉。而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大家就不太熟悉了。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上的游离氨基酸发生非酶促反应形成的,即成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被糖基化,血红蛋白与葡萄糖形成牢固的结合体。这种结合过程缓慢,而且一旦结合上了就不再容易发生变化,在2周后成为不可逆的,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要比血糖稳定得多,不像血糖那样变化多端。也就是说,短时间的血糖升高,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升高;短时间的血糖降低,也不能使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下降。由于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故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能反应120天的血糖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不升高就是治疗成功
  《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它可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抽血前较长一段时间内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给医生提供诊疗和合理用药的可靠指标。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可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值升高,超出正常值范围(4%~6%),说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未控制好,病情控制不稳定。研究资料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值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就降低21%,心肌梗死降低14%。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升高1%,就会使微血管或小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升高37%,糖尿病所致的死亡率增加21%。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能使糖化血红蛋白不升高就是成功,能使糖化血红蛋白有所降低,就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定期监测好达标
  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如果是刚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可在明确糖尿病诊断时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然后规范化监测血糖,可1年监测糖化血红蛋白1次;如果患糖尿病时间较长,血糖监测结果有明显波动,就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每3~6个月监测1次;如果糖尿病患者已有严重的并发症,应3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1次。
  当糖化血红蛋白值升得过高时,应采取紧急治疗措施,调整原有治疗方案,尽快选择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尽快让血糖达标,稳定控制病情,才能使过高的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下来。

(实习编辑:李显红)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