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妈快八十岁了,常找我给量量血压,听听心脏,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今年5月份,刘大妈的女儿来电话说老人近来常头晕,精神差,不能起床。
我来到刘家,经检查,发现老人的血压高达220/110毫米汞柱,收缩压比平时竟高了一倍。我给她用过降压药后2小时,老太太的血压降到了160/80毫米汞柱,头晕减轻,
精神也好转。我再追问老人是否有啥心事。老太太说,“这不就要高考了吗,最近整天就是担心孙子小康能不能考上大学。”原来老太太心里装着这样一件事。于是,我开导了老太太,并开了一些降压药,让她按时服药。
以后的几个月,老太太的血压虽不算太高,但是时常有反复,总不能脱离药物,有时还得加点镇静药。高考成绩公布后,小康的成绩高于一本线,老太太心里放松了一些,血压也较为平稳,但是没能恢复到正常。直到8月中旬,小康终于收到了一所知名大学的入学通知书,老太太看到后,心里的牵挂才算放了下来。一个星期后,老太太的血压逐渐平稳下降,慢慢地我将降压药逐渐减少,最后完全停用,现在血压在120/70毫米汞柱左右。前天我又为她量了血压,正常。我笑着对老太太说,我这个医生不要当了,我的药不如您孙子的入学通知书管用。
刘大妈的高血压是因为过度担心引起的。过度担心在医学上属于焦虑的一种表现,依其程度可以分为不安和担心、害怕和惊慌、极端恐怖三种。焦虑不仅可以使原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急剧增高,也可以使从来没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急剧增高
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身体的疾病往往与心理的因素和社会适应的程度有关。例如高血压就是一种身心疾病,它的发生,除饮食习惯、环境、遗传等因素外,心理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接治了一些有心理障碍的高血压病人。该科龚梅恩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疾病。高血压病的发病分为三期:初期、中期和晚期。但无论处在高血压的哪一个时期,病人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反映。例如处于第一期高血压的病人,情绪就会随着血压波动,表现为易激动、爱发脾气,对病症担心、忧虑,经常头痛头晕、浑身不舒服。
50岁的李女士,退休后在家颐养天年。几个月前她被诊断为高血压,虽然坚持规律服药,血压却控制得不太理想。来医院复查时,李女士告诉龚医生:“最近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心情很烦躁,食欲不好,睡眠质量下降,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容易发火。”经过心理咨询后,李女士被确诊为患有焦虑症。此后李女士按龚医生开的抗焦虑症药物与降血压药同时服用。一段时间后,再次复查时发现,李女士的焦虑症明显好转,血压也随之下降不少。
龚医生说,李女士血压长期降不下来,是因为情绪不稳定而导致的。因此,如果高血压患者虽长期按规律服药,但血压却一直没有下降,同时又存在严重睡眠问题,情绪烦躁等现象,就应及时到心理科室进行检查,看是否患有心理疾病。
龚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切莫对病情过于紧张,生活一定要有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睡眠的质量。此外,适当的运动可预防和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疾病。
(实习编辑:郭婷婷)
按疾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