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 > 传染性疾病

中医对细菌性痢疾的认识

2007-08-24 09:59:0039健康网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发病率为高。基本病理改变为结肠的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临床以发热、腹痛、粘液和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腹部压痛为特征。本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病菌随随大便排出,通过污染水源、手、食物、苍蝇及用具传播,而经口感染。本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可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高热、畏寒、恶心、呕吐,脓血便,数小时后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一日大便3—5次,呈糊状或水样,混有少许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数日自愈;重者可有粘液脓血便,四肢发凉,血压降低,甚至发生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突然高热,惊厥,面色表青灰,四肢跃冷,血压降低,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瞳孔两侧不等大,早期腹泻不严重,大便亦可不出现粘液脓血侄。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仍有腹部隐痛,腹泻、便秘交替,大便间歇出现粘液、脓血,左下腹可们及呈条索状的乙状结肠。预防本病要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患者宜进食清淡之食,禁食荤腥油腻之物。

  细菌性痢疾属于中医学“肠僻”、“滞下”等范畴。其病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及内伤饮食,湿热邪毒积滞肠道与肠内正气相搏,肠道脉络受损,气滞血瘀,邪毒内郁,气机壅滞,肠失传导而致,继可邪入心包扰神明及风火相煽引动肝风。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 湿热痢:证见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便次增多,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中医对细菌性痢疾的认识

  2.疫毒痢:证见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胀满,下痢脓血,神昏谵语甚则昏馈不语,或四肢厥冷,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3.虚寒痢:证见痢下赤白,白多显少或纯为白冻便,腹痛,里急后重,饮食无味,中脘饱闷,倦怠,舌质痰,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4.休息痢:证见疾病时发时止,缠绵不愈,倦怠畏寒,饮食减少,临而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夹有粘浆或见赤色,舌质淡,苔腻。

  一、可选用的西药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1.抗菌素: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用。

  (1)磺胺甲基异恶唑:每次1g,一日2次,口服,首次剂量加倍,小儿每次按每千克体重用药50mg。

  (2)呋喃唑酮:成人每日0.4g,小儿每日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0mg,分2—4次口服,5—7日为一个疗程。

  (3)吡哌酸:成人每次口服0.5—18,一日2—3 次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