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疾病 > 失眠症

不同类型失眠 治疗方法大盘点

2009-09-25 12:43:0039健康网社区

  如何预防产后抑郁失眠?

  孩子的降生带走了女人们怀胎十月的不便与煎熬,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比如说妈妈们的产后抑郁失眠情况。当女人们因为要完完全全负起当母亲的责任而感到压力或者是她们的家人对自己或是自己的宝宝疏于关心时,心理上相对脆弱的女性就很有可能出现产后抑郁失眠情况。抑郁与失眠状态影响下的女性除了情绪低落,还可能失去自理和照料婴儿的能力,所以其危害性绝对不容忽视。那么要怎样做才能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呢?精神健康网专家指出,产后抑郁失眠情况的预防需要女性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努力。

  首先,产妇要做好自我调节,要明确产后心理的特点,尽量避免自己产生悲观情绪,更不要给自己施加心理压力。

  有些产妇,因为自己没有育儿经验害怕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怕家人埋怨自己没有生男孩,这些心理上的担忧也可能导致抑郁和失眠。其实,新生儿体质虚弱有些小毛病也都是十分正常的,如果没有育儿经验可以慢慢地学习。至于生男生女,已经是现代社会,男女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不必过分地担心。

  医学界认为,有些产后抑郁失眠情况是产妇性格造成的。例如,本来就容易背负思想包袱的产妇,有时会因为丈夫探望时言语不当、周围人谈话中无意的刺激而产生自责、内疚和疑虑,最终导致产后抑郁失眠。

  此外,刚刚生过宝宝的产妇平时还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过度劳累。

  其次,家庭气氛的营造和丈夫的配合。

  无论生男生女都是自己的骨肉,要愉快地接受孩子和产妇,不能对生男或生女抱怨、指责,要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时,产后的一个月内,丈夫最好能陪伴在产妇身边,协助产妇护理婴儿,并谅解妻子产褥期的情绪异常,避免争吵。

  最后,适宜的房间条件。

  环境因素对产后抑郁失眠情况的作用不可忽视。产妇的房间要有充足的阳光,每天要开窗通风,换走室内污浊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即使是冬天也应如此,如果怕孕妇受风着凉,可在通风时让母婴俩在其他房间呆一会儿。

  总之,预防产后抑郁失眠需要产妇周围整个环境的配合,并非一人之力就能完成。而且,家人通过产妇的行为表现正确揣测产妇的心理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这一点您还没有掌握,那么势必会为预防工作带来阻碍。在此,我站在线医生随时准备免费为您释疑解惑。

  老年人长期睡眠不好怎么办?

  睡眠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比较普遍,老人们聚在一起常会提及“长期睡眠不好怎么办?”这样的话题。对于老年人而言,睡个好觉实属不易,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呢?

  引起老年人长期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神经衰弱、内分泌病、抑郁、焦虑及其他精神障碍。也有的老年人失眠是由于生活不规律,饮酒、喝咖啡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治疗失眠前先得摸清原因。

  找出原因,针对病因处理失眠:

  1、因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老年人内抑制减弱所致的失眠,应予以全身强壮疗法或给予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的药物进行治疗。

  2、因精神刺激等外因所致者,当消除精神刺激或劝导病人正确对待,往往通过精神疗法而使病人获愈。不可因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而再次增加病人的精神刺激与负担。

  3、因某种疾病痛苦而使病人不能入睡者,应积极消除病人的痛苦,治疗原发性疾病。

  4、心因性原因对失眠产生一种恐惧或焦虑者,应使病人了解睡眠与觉醒的正常规律,从而消除心因性影响。

  从生活习惯入手:

  1、就寝和起床时间要有规律;

  2、减少呆在床上的时间,除非是睡觉,不要在床上看书或看电视;

  3、分散注意力,不要老是想着自己可能又睡不着了;

  4、睡前应避免喝咖啡、抽烟及饮酒,不要吃得过饱;

  5、积极培养业余爱好,丰富晚年生活;

  6、寝室环境应舒适,温度适当,通风良好。

  如果老人的失眠症状严重,经过一些调节之后仍没有改善则应像医生需求帮助,适当的服用催眠药物,以帮助恢复正常的睡眠。但由于老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退化,用药时一定要遵从医嘱,且不可滥用药物,以防因用药不当引发老人的其它疾病。

  重度失眠 专家主张综合疗法

  虽然在失眠患者看来,想要提升自己的睡眠质量、治愈失眠是困难的,特别是重度失眠患者。但在睡眠专家眼中,只要选对方法,无论失眠情况多么严重都是能够彻底治愈的。现在,精神健康网专家就将简单讲解重度失眠怎样治疗。

  专家认为,重度失眠的治疗应采用涉及药物治疗、情绪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综合疗法。

  很多患者因为情绪波动变化大导致失眠情况严重,因此情绪治疗环节相当必要。针对此类患者,要通过调节情绪波动、化解内心矛盾来达到休养生息、平和心境的目的,从而间接改善睡眠欠佳的状况。

  受家庭矛盾、情感因素、社会竞争等因素影响,当事人不能从心理上很快的适应,于是失眠现象随之出现,如果不加控制,随着时间的迁延,环境中很多因素还会加剧失眠症状。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针对这类失眠人群的治疗,心理调节最合适不过。

  虽然重度失眠患者也要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但药物选择方面应以中药为主,而且选药、服药环节都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指导。加上以上两方面的治疗,如果这三个方面和环节能够顺利完成,重度失眠患者就能看到治愈的曙光了

  中年人如何应对失眠问题?

  1、放松心情,诱导睡眠。身心松驰,有益睡眠。睡前到户外散步一会儿,放松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个沐浴,或热水泡脚,然后就寝,对顺利入眠有百利而无一害。诱导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有许多具体方法,例如: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音响,或音乐催眠音带,有助睡眠,还可以此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

  2、合适的睡姿。睡眠姿势当然以舒适为宜,且可因人而异。但睡眠以侧卧为佳,养生家曹慈山在《睡诀》中指出:“左侧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头,伸右足,以右手置于右股间。右侧卧位反是。”这种睡眠姿势有利于全身放松,睡得安稳。

  3、若因出差在外,不适应环境而致失眠时,应先有思想准备,主动调适,有备无患,不致因紧张担心睡不好。同时还可采用以上助眠之法,则可避免失眠。

  4、平常而自然的心态。出现失眠不必过分担心,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适得其反。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失眠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也会生病。这类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5、寻求并消除失眠的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颇多,前已提及,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对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状,要及时求医。不能认为:失眠不过是小问题,算不了病而延误治疗。

  6、对吃些助眠食物,如牛奶、苹果、香蕉、橘、橙、梨等一类水果。

  其实,只要掌握正确、合适的方法,“中年人睡不好怎么办?”这样的疑问很容易解决。但还是像文中提到的那样,必要时应及时就医,不要认为失眠不需要看医生。如果实在因工作繁忙脱不开身去医院,还可以与在线医生进行交流,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睡眠质量和健康状况。

(责任编辑:李健)

2/2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精彩推荐

查看更多 >

猜你喜欢

抢挂专家号,咨询热心导诊MM
百度推荐

精选

进入39健康网首页

查疾病

热门
痛经
荨麻疹
宫颈糜烂
高血压
登革热
尖锐湿疣
妇科
月经不调
阴道炎
子宫肌瘤
男科
包皮过长
前列腺炎
早泄
儿科
手足口病
小儿感冒
小儿肺炎
内科
冠心病
肺结核
支气管炎
外科
肩周炎
乳腺增生
骨质增生
皮肤
湿疹
狐臭
脚气

查药品

热门
六味地黄丸
逍遥丸
金匮肾气丸
云南白药
阿胶
片仔癀
妇科
保妇康栓
调经丸
妈富隆
男科
伟哥
前列舒乐胶囊
养血生发胶囊
儿科
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心脑血管
厄贝沙坦片
血脂康胶囊
速效救心丸
糖尿病
美迪康
消渴丸
拜唐苹
跌打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云南白药创可贴
跌打万花油

好医院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肛肠外科
肝胆外科
血管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
肾内科
风湿科
其他科室
妇科
耳鼻喉科
整形科
中医科
皮肤科
心理咨询
按疾病找
劲椎病
脑梗塞
高血压

好医生

按专科找

外科
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乳腺外科
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呼吸内科
其他科室
妇科专家
产科专家
中医专家

按疾病找

外科
烧伤专家
骨折专家
肺癌专家
内科
胃炎专家
高血压专家
冠心病专家
其他科室
头痛专家
湿疹专家
肾结石专家
39健康网-39健康網-合作-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