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发热、黏液血便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尽快就医。
1.腹痛
腹痛是由于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肠道壁,导致平滑肌痉挛和炎症反应。疼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可能伴有绞痛感。
2.腹泻
痢疾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会损伤肠黏膜细胞,影响其吸收功能,进而引发腹泻。腹泻多为水样便,伴随频繁排便,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3.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是由痢疾杆菌毒素引起的肠道神经反射增强所致,表现为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尽感。这种感觉通常伴随着频繁的排便冲动,但每次排便量较少。
4.发热
发热主要是由痢疾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所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伴随出汗不畅、乏力等症状。
5.黏液血便
当痢疾杆菌侵入结肠时,会导致局部组织受损,血液和黏液随着粪便排出形成血便。血便通常呈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混于其中,有时可见条状物。
针对痢疾的症状,可以进行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等检测以确认诊断。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药物。患者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按疾病找